在非洲,女孩的教育不止是讓她們上學,更是移風易俗的社會革命。馬拉維位於非洲東南部,半數人口活在貧窮線以下,人均GDP約三百五十美元,即是每個家庭的日常開支不足兩美元,開飯都成問題,遑論供書教學。雖然政府提供八年免費小學教育,但因為經濟和傳統觀念,馬拉維女孩受教育的機會遠低於男孩。童婚問題嚴重,超過四成十八歲的少女已嫁作人妻。讓女兒早早出嫁,除了禮金可以幫補家計,還可以煮少一個人飯。女孩到十二、三歲月經來潮,只能用破布充當衞生巾,滲漏不只令人尷尬,經血更被視為不祥,唯有躲在家中避世。每月缺課五、六天,追不上學習進度,漸漸就不想再上學,改為在家中接受另類教育——由母親教授取悅男人的性技巧。這跟煮飯、洗衫一樣重要。低學歷,意味著沒有選擇,女孩唯有乖乖落入婚姻市場。為了讓她們明白「自己人生自己揀」,樂施會與夥伴組織Girls Empowerment Network(GENET)在馬拉維推動教育。除了提供物質上的支援,更推廣性教育。馬拉維仍保留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兩性觀念:新船下水,要由處女充當犧牲品,名為祭祀神明,實為供船長魚肉;新村長上任,可以隨意揀選稚女「陪瞓」⋯⋯教育不僅讓女孩學懂說不,也要讓男孩脫離中世紀的思想,直指社會傳統肌理。攝影、撰文:高仲明/樂施會
「反對性暴力學會」(Girls' Club)是校內重要的女權組織,小學女生齊齊嗌口號,立誓拒絕早婚。(高仲明/樂施會) 早婚有被迫、有自願。跟男朋友私奔的少女們,後來被虐待、無家可歸的,也大有人在。拒絕早婚除了是顛覆傳統,也是提醒心智未成熟的少女們,別作出令自己後悔的決定。(高仲明/樂施會) 早婚有被迫、有自願。跟男朋友私奔的少女們,後來被虐待、無家可歸的,也大有人在。拒絕早婚除了是顛覆傳統,也是提醒心智未成熟的少女們,別作出令自己後悔的決定。(高仲明/樂施會) Caroline(右)十九歲時堅持與男友結婚,後來因為被虐打再次離家出走,幸好母親Agatha接回女兒。Caroline開始時因為家貧和怕被歧視,對重返校園相當猶疑。在「媽媽會」(由熱心家長組成)的鼓勵下,她終於重拾學業。(高仲明/樂施會) Caroline(右)十九歲時堅持與男友結婚,後來因為被虐打再次離家出走,幸好母親Agatha接回女兒。Caroline開始時因為家貧和怕被歧視,對重返校園相當猶疑。在「媽媽會」(由熱心家長組成)的鼓勵下,她終於重拾學業。(高仲明/樂施會) 十七歲的Naileti和她的孩子。早婚中斷了她的學習,現時她已重返校園,就讀小學七年級。(高仲明/樂施會) 十七歲的Naileti和她的孩子。早婚中斷了她的學習,現時她已重返校園,就讀小學七年級。(高仲明/樂施會) 門上貼着教導學生何謂性暴力、何謂不恰當身體接觸的海報。(高仲明/樂施會) 女孩會受經痛之苦,性教育讓她們知道痛從何來。(高仲明/樂施會) Naileti的孩子,由她的朋友揹著。(高仲明/樂施會) Naileti的孩子,由她的朋友揹著。(高仲明/樂施會) 市集除了是生活用品的集散地,也是重要的社交場合。少女們在此墮入愛河,下一步很可能就要面對婚姻的抉擇。(高仲明/樂施會) 馬拉維女孩的「衞生巾」Nyanda,其實就是舊衣、破布裁剪而成的。(高仲明/樂施會) 「媽媽會」是校內重要的家長組織,除了鼓勵女孩上學,也縫製吸水力較強、可重用的衞生巾,讓女孩可以安心上學。(高仲明/樂施會) 命運是對手、還是掌握在你手,教育肯定是第一步。(高仲明/樂施會) 十五歲的Mary是總領袖生。她曾經因為太瘦而被誤以為患愛滋,受到歧視。幸得「媽媽會」的開解,重返校園。(高仲明/樂施會) 「快樂與哀愁」盒子。學生們寫下遇到的樂事和不快事,每個月五號和二十號開箱,由家長、校方、村長、學生等各方代表組成的委員會跟進。「哀愁」常收到性侵的個案,迫使整個社區和學校正視受害人的申訴。(高仲明/樂施會) 太陽能電筒不是凌凌漆的法寶,而是馬拉維女孩的生存之道。晚上摸黑去洗手間相當危險,電筒可減低被性侵的風險。(高仲明/樂施會) 太陽能電筒不是凌凌漆的法寶,而是馬拉維女孩的生存之道。晚上摸黑去洗手間相當危險,電筒可減低被性侵的風險。(高仲明/樂施會) 收音機是馬拉維人吸收資訊和知識的少數渠道,猶如城市人的智能電話。(高仲明/樂施會) 廿四歲的Pauline在2016年中四畢業、參加全國公開試,但不合格。肥佬是主流,其他同學大都嫁人去也,但Pauline堅持半工讀,翌年再參加公開試,終於合格。她現時在城裏的銀行任職,工餘時在母校為師妹做心理輔導。(高仲明/樂施會) 課室有限,桌椅都不夠。很多學生要蓆地而坐。(高仲明/樂施會) 課室有限,桌椅都不夠。很多學生要席地而坐。(高仲明/樂施會) 男性本來就是兩性間的既得利益者。要他們「倒戈」支持女權,踢場波才慢慢傾。(高仲明/樂施會) 有媽媽會,自然有爸爸會。他們也負責在村中巡邏。(高仲明/樂施會) 有媽媽會,自然有爸爸會。他們也負責在村中巡邏。(高仲明/樂施會) 十八歲的Eunice在「反對性暴力學會」(Girls' Club)分享個人經歷。鼓勵女孩發聲,有助減低性罪行,就算施暴的是老師或長輩。(高仲明/樂施會) 馬拉維的村落分散,加上學校數目有限,某些學生要徒步走十幾公里才上學。(高仲明/樂施會) 霧中風景,阻不了徒步上學的孩子。(高仲明/樂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