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在中國發展上是極其重要,除了國營的巨大工程外,還有無數小型堤壩,然而中國審計署於6月發表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結果》中,指其影響生態環境,並以「管控不夠到位」、「無序開發」予以形容;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進行整改。結果是一條又一條的小水壩被當局拆除,但曾經斷流的地方,能否會復從前的面貌?攝影:Damir Sagolj/路透社圖片編輯:蘇煒然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結果》中指出截至2017年底,長江經濟帶10個省份裏,有多達24,100座小型水力發電站,其水壩影響生態、甚至造成河流斷流。一名男子躲在瀑布溝水壩的隧道中避雨。(Damir Sagolj/路透社) 8月3日,大渡河流域的瀑布溝水電站,於大雨中排洪。(Damir Sagolj/路透社) 小水壩相繼遭到拆除,但環保團體指這並不能有效改善生態,因為大水壩才是影響生態最大的元兇。圖為周公河上的大石板電廠水壩,攝於8月4日。(Damir Sagolj/路透社) 8月4日,周公河某支流旁邊,一名姓張農夫稱自己為「水壩移民」,10年前因原本家園將被水淹而迫遷。他說:「水流、水溫的改變嚴重影響水產,其中一種鄧小平愛吃的魚也幾乎消失。」(Damir Sagolj/路透社) 指着剛捉回來的鰱魚,張農夫說:「魚的味道變得十分差,只能拿來餵狗」。(Damir Sagolj/路透社) 張農夫於河邊捉魚。(Damir Sagolj/路透社) 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院教授陳國杰說:「發展水力發電在當時是好事,但變成一窩蜂地興建水壩最終失控,無奈地是中國發展的一個常態」。圖片中倒下的告示牌上寫着「冷水魚養殖基地」。(Damir Sagolj/路透社) 四川的情況尤其明顯:2017年全省總生產水電達到75京瓦(GW),比不少亞洲國家的全國發電量還要多,也比起四川省電網容量高出一倍,換言之有大量電能浪費。圖片中工人正切割大型管道,為建設的一部分,用來控制周公河水流。(Damir Sagolj/路透社) 四川環保團體「橫斷山研究會」會長楊勇說:「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們仍然未搞清楚哪一座小水壩該拆,哪一座該保留」。小型的私營水力發電站裏,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機器運動。(Damir Sagolj/路透社) 一名村民背着滕籃,途經河上的吊橋。(Damir Sagolj/路透社) 其實國營企業一直都敦促規管、拆除那些計劃不周的小型水壩。但楊勇懷疑,這只是為了空出電力需要,讓大財團能夠營利。村民正向一名在粟米田裏工作的農夫贈予香煙。(Damir Sagolj/路透社) 小型的私營水力發電站裏,控制室的電視正在播放綜藝節目。(Damir Sagolj/路透社) 大渡河某不知名的支流旁邊,彝族居民在屋外打發時間。(Damir Sagolj/路透社) 大渡河支流旁邊,小朋友玩桌球打發時間。(Damir Sagolj/路透社) 早被水利工程迫離家園,在新的居所依河而活,張農夫說:「數以萬計的人依賴河水生活,但這樣的水質生態,在不久將來恐怕無法持續下去」。圖片裏,鄉鎮的小女孩正在吃飯,攝於8月3日。(Damir Sagolj/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