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豬農斥檢疫部門靠目測 漁護零角色 促推快速測試
上水屠房發現本港首宗非洲豬瘟,6,000多隻活豬日前已全數人道毀滅。養豬業界及豬農指出,現時檢疫部門在關口及屠房的檢疫措施,主要以目測為主,做法粗疏及不科學,無法有效防止非法豬瘟。業界認為政府理應全面規劃防疫非洲豬瘟措施,並要在關口或屠房增加快速測試及抽樣化驗,減少目測防疫。
檢疫站、屠房職員目測防疫 豬農:可唔可以科學少少?
本地豬農、禽畜業聯會副主席林榮源表示,內地活豬送抵上水屠房前會在文錦渡牲畜檢疫站檢查,惟林直指檢疫部門職員現時主要以目測為主,觀察豬隻是否有異樣或疾病,「佢哋都係睇吓隻豬係咪生猛、有無瞓低、死咗」。林認為,檢疫部門職員把關不力,他質疑關口職員未必是獸醫,未必具有專業知識或能力去判斷內地活豬的健康情況;再者以目測的方法防疫做法粗疏。林榮源續稱,即使上水屠房作宰前或宰後檢驗,職員仍用目測方法觀察豬隻情況,至於食環署的衛生督察則只會重視肉類的衞生狀況。以今次為例,衛生督察見到豬隻淋巴腫大,才認為肉類不可供應市場,而不是懷疑豬隻染有非洲豬瘟。
防疫制度出咗問題……政府做嘢可唔可以科學少少?
業界建議文錦渡檢疫站作快速測試 增加抽查樣本
林認為,本港發現首宗非洲豬瘟個案,足證防疫制度「出咗問題」,他反問「政府做嘢可唔可以科學少少?」他認為在關口及屠房多使用快速測試,同時增加抽查樣本及化驗才能有效防疫。林榮源建議,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文錦渡檢疫站為每批抵港豬隻作快速測試,如發現任何一批活豬對非洲豬瘟呈陽性反應,則整批禁止入港,至少可防止病豬進入上水屠房後引發交叉感染,令所有活豬都人道毀滅。林指,現時不少豬隻在黃昏時份送抵文錦渡檢疫站,到翌日清晨才運往上水屠房,而快速測試僅需4至5小時便有結果,故他認為測試時間非常充裕。
兩地檢測機制不理想
豬場場主、農業聯合會主席陳建業坦言,內地活豬運抵香港需經兩重關卡。首先會先送到內地清水河中轉站,再運往文錦渡入境,名義上兩地都會作防疫檢查,但實際上除核對證明文件外,前線防疫職員主要以肉眼檢測為主,觀察豬隻皮膚是否有異樣等。陳認為,兩地關口防疫工作並不理想,即使豬隻送抵屠房後,抽樣檢查的樣本數量亦少。
一年快速測試樣本僅92個 業界:平均一星期兩個,係唔夠
陳建業解釋,以現時每天大約有40至50批內地活豬供港,然而一年卻僅有92個快速測試樣本,「一年得52個星期,驗得92個,平均一星期兩個,係唔夠」。陳直言,現時抽驗的92個樣本當中,有一個對非洲豬瘟呈陽性反應,情況相當嚴重,尤其是內地過去一年已深受非洲豬瘟影響,不明檢疫部門為何不加強防疫措施。
漁護署非屠房獸醫組宰前檢驗小組成員
漁護署表示,現時核下的大龍獸醫化驗所會定期收到屠房提交的豬樣本,並按屠房要求作出病毒學、細菌學及病理學測試,檢驗豬隻疾病,例如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症、藍耳病、豬環狀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等,所需時間視乎個別個案涉及的測試項目、樣本種類及數量而定,而署方人員並不是屠房獸醫組的宰前檢驗小組的成員。
漁護署加強巡查本地養豬場
漁護署指,就是次於上水屠房驗出對非洲豬瘟病毒呈陽性的豬隻,署方已即時聯絡本港豬農,通知有關事件的最新情況,確保本地豬場的豬隻沒有異常,並要求豬農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切勿把任何肉類製品帶入豬場內,加強對進出養豬場的車輛和人員的清潔和消毒等。漁護署會因應事件的發展,加強巡查本地養豬場,以防止非洲豬瘟病毒在本地養豬場的豬隻之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