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調水】渠務署12億建水隧道 九龍水塘群溢滿存水暗渡下城門
本港每年花逾48億元向內地買水,自家水塘卻每年白白流走了可用逾半月的食水(4,840萬立方米),為避免成為「大嘥鬼」,挽回當中逾日的用水量(340萬立方米)。當局斥資逾12億元,打通九龍副水塘及下城門水塘,圖將溢流食水「乾坤大挪移」。由於地理局限,隧道鑽挖機將採特別設計,完成任務後會即場運返起點再搬走。
根據水務署的網頁資料,於本月初,九龍水塘群(包括九龍水塘、九龍副水塘、石梨貝水塘及九龍接收水塘)的存水量,佔容量百分比由八成三至九成七不等,將近溢滿。但相隔近3公里外的下城門水塘,卻長期處於三成滿狀態。
興建2.8公里輸水隧道 引九龍水塘群溢流往下城門水塘
為了讓下城門水塘「用得其所」,渠務署與水務署合作,於14年前已構思推展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打算興建一條長約2.8公里、直徑3米的輸水隧道,將九龍水塘群可能出現的溢流,引導往下城門水塘,估算平均每年可減少流失約340萬立方米食水,大約相等於70,000個香港人全年的住宅食水耗用量,以水費計算為約3,000萬港元;以港人每日平均耗水量約266萬立方米計,即足夠港人逾一日的用水量。
工程造價逾12億元 較9年前貴近4倍
該計劃於2009年原擬工程費為3.5億元,但卻拖延至今年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造價大升近4倍至12.22億元。預計會在明年首季「上馬」,在2022年第四季完工。
由於有關工程會在現有水塘上及郊野公園範圍內進行,或會對環境及水質造成影響,但渠務署表示會實施監察措施,盡量避免。基於九龍副水塘的通道限制,今次使用的隧道鑽挖機不能由一邊鑽挖,在另一邊運走。而是需要特別設計,配置可於隧道內拆卸及運回原來的起點。
設智能水閘控制流量 騰空蓄洪空間收集雨水
工程完妥後,位於九龍副水塘的進水口,將有智能水閘實時監測下城門水塘水位的數據,以控制水塘間轉運隧道的流量,使收集更多的雨水。同時亦可騰空一個約35萬立方米的蓄洪空間(相當於150個標準泳池的容量),以接收更多的雨水,減低西九龍地區雨水排放系統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