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創新】「瞌一HUB」紓緩抑鬱症狀 讀寫障礙孩子畫出自信

撰文:郭倩雯
出版:更新:

社會面對的挑戰日趨複雜,社工要與時並進,以新思維去迎接新挑戰。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6800萬元,推行「賽馬會教師社工創新力量」計劃,為社會培訓具創變能力人才,以創新的角度應對挑戰。有參與計劃的社工指,計劃使他們跳出固有的框架,用「新方法」解決問題,如利用午睡紓緩抑鬱症狀、讓讀寫障礙兒童繪畫重拾信心。

教師和社工在社會中擔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面對現今世代日趨複雜的社會問題,他們均需要以創新思維回應日後的需要與挑戰。研究顯示,近九成受訪教師和社工認同業界需要創新,惟他們缺乏實踐的信心,主要原因是工作繁忙及欠缺資金。

因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6年撥款6800萬元,推行為期四年的「賽馬會教師社工創新力量」計劃,為教育及社福界培育具創變能力的人才,以創新的角度實切解決社會需要與問題。一共有37名教師與37名社工參與此計劃。

改變他們固有的價值觀,猶如毛毛蟲一樣慢慢地變成蝴蝶。

這個創新計劃提供十星期的退修學習,以社工為例,他們要離開其工作崗位學習,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檢視固有的工作模式、學習創新思維,更有兩星期到牛津大學交流,發掘其「創新IDEA」,有參加者笑言「仲辛苦過返工」。退修學習完畢後,賽馬會會提供20萬予社工實踐在其「創新IDEA」。經過漫長的實踐階段,參與計劃的社工會形成一個創新社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他們以身教方式向各自服務機構宣揚創新思維,使創新計劃的理念能可持續發展。

有參與計劃的社工指,創新計劃不但能有效解決社會問題,更能改變他們固有的價值觀,猶如毛毛蟲一樣慢慢地變成蝴蝶。

Ivy發現青少年自殺與失眠有極大關係。(郭倩雯攝)

「瞌一HUB」瞓覺紓緩抑鬱情況

游綺文Ivy自畢業後便踏上社工路,一直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卻漸漸感到一股無力感覺,即使有多努力推廣、舉辦活動,青少年健康問題卻每況愈下,學生自殺的數字又不斷上升,使Ivy反省社工的工作性質,是否需要突破固有框架才能有成果。Ivy指參與創新計劃為她的工作帶來一個轉捩點,她形容為思維改變,「由解決一個個案,提升至社會層次,著手解決社會問題」,Ivy望能透過此計劃,最終為社會帶來切切實實的改變。

從事社工工作多年的Ivy發現青少年自殺與失眠有極大關係,原來失眠是大多數精神障礙(包括抑鬱症)的常見特徵。有超過一半的香港中學生出現抑鬱症狀,因此睡眠質素成爲衡量他們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在創新計劃協助下,Ivy以睡眠問題作切入點,設計了「瞌一HUB」,為青少年提供空間作小睡,在社工的協助下共同解決失眠與情緒困擾問題,有「瞌一HUB」用家指小睡片刻的力量猶如藥丸,持續參與後就可以擺脫精神藥物。

不再逼魚兒學爬樹 讀寫障礙孩子畫出自信

香港明愛社工麥詩韻Winnie一直關注讀寫障礙兒童議題,指參加創新計劃「好似讀多次社工課程」,不過思考方式大有轉變,以往她抱著「幫得一個得一個」的心態去服務大眾,現在她卻想擴大其影響力,幫助更多有需要人士,從根本改變社會大眾的看法。

Winnie經創新計劃到海外交流,發現外國並不像香港般如此著重學業成績,「外國人同我講,學業可以用成績去定高低,但藝術卻無分對與錯」,因此她決定建立一個「兒」動藝術館,讀寫障礙的孩子透過繪畫,使他們的重拾自信,更將其作品帶到咖啡店、酒店、商場等香港不同的角落成為移動藝術館,讓讀寫障礙孩子的潛能「被看見」、「被欣賞」。通過藝術館跟社會大眾說明,讀寫障礙的孩子只是寫跟讀方面比較差,在其他方面與正常人無異,望社會各界能放下有色眼鏡,建立共融世界。

Winnie指讀寫障礙的孩子透過繪畫,使他們的重拾自信。(郭倩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