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借錢騙局】借貸搵快錢流程曝光 議員憂漏洞引爆金融炸彈

撰文:魯嘉裕
出版:更新:

求職貸款騙案愈騙愈多,今年首半年暴增逾倍,騙徒憑IG及WhatsApp,單靠花言巧語令年青人上當,誤信免責「搵快錢」,結果孭上一身債。香港01「放蛇」應徵,工作中列明借錢後毋須還款,對方聲稱﹕「有免責聲明有哂公司資料點走你(數)」。
立法會議員批評近年銀行及財務公司推出No Show貸款批核手續粗疏,令騙徒有機可乘,導致一筆筆巨款「爛帳」,後果隨時衝擊本港金融體系。他認為金管局需要加強規管。金管局指留意到有關銀行有照規定制定有效風險管理措施,確認申請人的身份和評估他們的還款能力。

搵快錢WhatsApp曝光 聲稱借錢唔使還

於社交軟件Instagram中,只要搜尋「搵工」或「搵快錢」等字眼,便會出現數以十萬個招攬人搵快錢的帖子,部分註明「安全可靠」及「非色情非犯法」,一般會留下電話讓有意者以WhatsApp聯絡。

放蛇揭騙徒先摸底再利誘

香港01記者聯絡其中「搵快錢」電話,對方先向記者查問年齡、性別及就業情況,然後表示現時有5項工作可以提供,包括轉錢、資金轉移、以信用卡消費及出手機等。以資金轉移為例,對方指公司老闆要將資金移回香港,為避稅將錢存入轄下的財務公司,求職者負責向該財務公司借貸,然後交還款項。工作中又聲稱為求職者安排簽署免責聲明,法律責任及款項均無需負責。

隨後對方開始向記者要求提供個人資料、身份證和住址證明。記者向其詢問公司會否取錢後逃之夭夭,對方就指「有免責聲明有哂公司資料點走你(數),係無事我先會搵人」。

議員:巧立名目「搵快錢」均為借貸

協助跟進多宗貸款騙案的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指,不少個案都是收到同一個WhatsApp。他分析五個「工作」,相信當中三個均為貸款騙案,他指騙徒巧立不同名目聲稱可以「搵快錢」,例如接收匯款、轉移資產、金融螞蟻等,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最終目的都是騙受害人借貸。

但最近騙案手法「變調」,騙徒先在對話中盜取個人資料,再假冒受害人借貸,令受害人不知就裡將貸款當匯款拱手相讓。另外的信用卡及出手機工作只為「斬多幾両」,聲稱購物後無需找數,回報率更高。

尹兆堅認為金管局需要加強規管銀行,保證借貸時確認身份程序合理安全。(魯嘉裕攝)

貸款漏洞致衝擊金融體制

尹兆堅指接觸過多個貸款騙案受害人,大多為年青人,估計騙徒看中他們大部分沒有借過大額貸款,信貸紀錄良好,而其他借款所需文件如收入、住址證明甚至身份證,均能輕易偽造。問題為近年銀行及銀務公司推出毋須露面、特快批核、以手機就能確認的No Show貸款程序粗疏,被騙徒利用作行騙,導致濫借問題離譜,當中負責監管銀行的金管局責無旁貸,「一個人閒閒地借幾十萬,要呃幾百人、幾千人有幾難?全部都係爛帳嚟,對香港金融體制一定會做成衝擊」,尹認為金管局需要規管銀行保證借貸時確認身份程序合理安全。

受害人被質疑為同謀 尹兆堅批不負責任

尹兆堅又批評有個案中受害人報警後,曾被警方質疑是否同謀,「話佢係咪夾埋集團搵錢,甚至話佢係主腦,借咗錢唔認數」。尹兆堅批評警方不負責任,「如果係查得透徹我哋唔會質疑,證明到受害人真係有罪嘅應該要拉佢添,但不幸佢哋只對投訴人盤問,無同等地向指控緊嘅騙徒窮追同調查」。

亦有個案向銀行要求索取當時申請借貸的文件記錄,但銀行拒絕提供。警方接獲個案求助時,亦向受害人指無法取得搜查令。尹指警方根本毋須搜查令,便可以執法部門身份要求銀行提供單一個案資料,另外他們應申請法庭命令而非搜查令。尹認為警方應加強追查騙案源頭,及以網上巡邏或「放蛇」等方法打擊詐騙集團。

商業罪案調查科總警司莫正科指警方會調查個別案件情況,又指警方不會針對被騙的受害人。(賴俊傑攝)

求職騙案半年69宗 超去年全年一倍

據警方統計資料,今年首半年發生69宗求職騙案,比去年全年33宗超過一倍,涉及金額達1千1百多萬。警方指69宗案件有26宗涉及借貸,騙徒以「搵快錢」作招徠,向應徵的受害人訛稱不同籍口如為測試財務機構辨認申請能力,以假文件嘗試借錢;又或者替海外公司轉移資產,以借貸方法將金錢拿出再交回公司,又稱事後毋須還錢。

個別調查是否可信 警指非針對受害人

對於受害人會否有機會同負上刑責,商業罪案調查科總警司莫正科指警方會調查個別案件情況,但指受害人因捲入騙案要「上身」,「唔使還都煩餐飽」,警方不會針對被騙的受害人,但如果他於申請貸款時使用假文件而知情,就需要負上責任。不過,若受害人的確以為自己替有關公司工作,卻被利用作犯案工具,警方按證據及調查認為其可信,則有機會證明事主的確為受害人。

莫正科續稱,法庭亦會考慮其他因素,如金融機構於批出貸款有否失策,例如最近一宗騙案中,一間銀行批出大額貸款,最後法庭裁決取消受害人的債務。莫正科指,警方會繼續緊密與銀行業界及金融機構溝通,有關審批貸款程序需要謹慎。

金管局:銀行一般按指引制定有效措施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查詢指,部分銀行為了便利客戶及提升客戶的銀行服務體驗,利用網上銀行、手機應用程式或其他途徑,接受客戶貸款申請,使客戶毋須親身到銀行辦理申請手續,金管局留意到提供這類服務的銀行一般都有遵照金管局指引的規定,制定有效風險管理措施,確認申請人的身份和評估他們的還款能力,例如採用人臉識別技術和查閱申請人的信貸資料。

發言人稱金管局會透過不同的監管手法,包括現場及非現場審查,確保銀行符合相關的監管規定。就騙案或涉及不法行為的案件,金管局要求銀行全面配合警方的調查,盡快將不法之徒繩之於法。若市民懷疑受騙,應盡快向警方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