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香港仔】老人憶海 台海域捕魚遇槍擊 十年著書記漁史
昔日的樸素小漁村,遙身變國際大都會,上一輩拼搏史幾乎被遺忘。74歲退休漁民梁北新扎根避風塘,自幼與魚船為伴,見證漁業興衰。他年輕時誤闖國民軍海域遇槍林彈雨,見證「火燒連環船」令漁民家財盡失,一切仍歷歷在目;黎氏兄弟亦與漁民感情深厚,他們為免香港仔避風塘歷史「留白」,兄長黎志棠與弟弟黎志邦花逾十年時間,訪問及研究漁民歷史及習俗,編寫《從前有個香港仔》一書,將昔日漁村風貌重現讀者眼前。
當時伸手不見五指架,之後就聽到子彈聲……
漁民生活又叫玻璃家庭,好容易失去所有!
梁母未嫁時遇風暴 家人罹難
「漁民生活又叫玻璃家庭,好容易失去所有!」74歲退休漁民梁北新表示,船是上水人的所有,梁北新稱其母未婚時,家人就因出海時遇上風暴罹難,全家僅梁母生還。但最讓漁民害怕卻是火警,由於船隻於避風塘內會同船纜互相聯繫,一旦起火很易釀成「火燒連環船」令家財盡失。
誤闖國民軍領域 即被對方開槍驅趕
「當時伸手不見五指架,之後就聽到子彈聲……」曾從事刺網捕撈、蝦艇、雙拖船、 海產出口等貿易的梁北新,叼着煙看海,娓娓道來驚險的遠洋記。他稱,1976年他於與懷孕的太太出海,到隸屬台灣的馬祖群島捕撈黃花魚,巧合遇上大霧難定位。原來,他誤闖國民軍的領域,對方逐開槍示意驅趕,子彈更落在身旁,嚇得梁立即調頭駛走,幸好「走得快」,沒造成人命傷亡。
退休後任導賞員 傳承香港仔文化
70年代,梁北新開始籌辦社區活動,為漁民爭取權益。而看盡本港漁業興衰的他,早年前展開退休生活,轉任避風塘導賞員。老人坐小艇解說,向新一代介紹避風塘點滴、漁民歷史及習俗,梁笑言:「年紀大記性唔好,但想將呢段歷史講出去,畀新一代知香港仲有漁民!」
新書《從前有個香港仔》集成避風塘歷史
黎氏兄弟與幼與漁民 結下不解之緣
「同學仔成個星期冇返學,就知跟屋企人出海!」黎氏兄弟大半生與香港仔有密切關係,他們童年居所接近魚市場、大部分同學是漁民。兄長黎志棠及弟弟黎志邦指,過去漁民的文化水平不太高,大部分人目不識丁,「唔善於用文字記錄!」大部分漁民史未被記載。
花10年整合文獻 記錄香港仔漁民生活
機源巧合,黎氏兄弟與63歲的新書發起人周其仲合作,兩兄弟逐開始編制《從前有個香港仔》一書。兩人花了約十年時間,接觸數十名香港仔漁民及參考文獻,整合香港仔漁民歷史,讓這段快被遺忘的歷史,重新集成記錄出版,「我哋再唔去訪問漁民,咁 50至60年代嘅本地漁民歷史,就會真空咗!」
政府借錢予漁民購新船
黎志邦認為,由於過往爆破及一網打盡的捕魚法,令到嚴重影響生態。至於政府近年亦致力幫助漁民,借錢予他們購買新船。讓本港漁民有能力,到更遠的水域捕魚,以增強行業競爭力。他們期望促成與東南亞國家合作,達成合共同保育海洋。另外,他們亦建議漁民效澳洲,將未合乎食用尺寸的魚獲放生,維持生態平衡。
政府向本地漁民借出990萬元購新船
新血「子承父業」 兩兄弟出海做船長
40歲的黎耀榮為漁民後代,他與弟弟均子承父業,近年兩兄弟「升呢」做船長,各自管理一艘漁船。三年前,他購入一艘新的「雙拖頭」漁船,造價1,400萬元,政府向他借出990萬元,「每個月還7至8萬蚊!」黎耀榮指,航海成本每日約兩萬多元,他稱平日不會上船,由於開動發電機都動輒千元。
國內競爭力大 本地漁民較吃力
本地漁業漸萎縮,相反內地急速掘起。黎耀榮認為兩者競爭力高下立見,由於內地漁業主要以合作式為主,他們由數人合資出海,所有盈虧均互相對分。而於香港以以家庭式經營,所有資支由單方負責,相對吃力,「內地用合作式賺幾多都對分,打爛隻碗都係夾錢賠。我哋咩都自己畀,會比較辛苦!」
《從前有個香港仔》新書簡介:
作者 : 黎志邦
出版社 : 香港人出版
定價 : HK$188
香港人出版亦將於7月3日至7月31日期間,在誠品生活尖沙咀店舉行《從前有個香港仔》展覽,並於7月15日下午5時至6時舉行新書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