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公路翻九巴】生還者誓言避坐巴士 專家:1/4人或災後創傷
「有得揀都唔會坐巴士!」大埔公路的翻九巴奪命車禍,造成逾半數乘客傷亡。雖然當局、多個社福機構及團體,向死傷者發放慰問金,但金錢無法挽回寶貴性命,填補他們心靈創傷。七旬傷者福伯直言,出院後永遠不會揀搭巴士。有專家指,生還者如採迴避或腦海不時回憶事故的畫面,是創傷後壓力症的徵兆,家人應給予關心及支持,如情況持續,可尋求專家作出適切的輔導。
74歲的福伯,上月留醫廣華醫院時,仍需插喉協助呼吸,至本周一(5日),因情況好轉,他獲轉往黃大仙醫院進行康復治療。他向香港01記者憶述稱,當時他坐在巴士上層第4行左手邊近通道的座位,「突然聽到好似打仗咁的爆炸聲,『嘭』一聲就暈咗。」他醒來時已見消防員手持工具,協助剪開巴士車頂,將他由被撞至東歪西倒的座椅中救出生天。
「8條肋骨裂咗」
「我8條肋骨裂咗,醫生話無咁快康復。」福伯續稱,自己胸骨、背骨均有撕裂,前額、頭頂及後腦均有裂痕,幸現時傷口已結痂。但每當咳嗽時,那痛楚卻如電擊般,牽動全身。福伯當被問及出院後,會如何選搭公共交通工具,他毋需考慮,即斬釘截鐵地指,「有得揀都唔會坐巴士!」
社署心理學家:1/4人或患創傷後壓力症
傷者肉體傷痛,有康復的一日,但心靈上的創傷卻難以復原。有傷者更因看到驚心肉顫的景象,遲遲未能釋懷。社署臨床心理服務課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馬綺文博士指出,根據外國文獻,當遇到天災人禍、突發的嚴重事故或暴力襲擊等等,每4個人當中有一個可能會患上創傷後壓力症。患者主要會選擇迴避,如不敢搭乘曾發生事故班次的車輛,會擔心見到相關的人物等等。
入侵性回憶來襲
馬綺文續指,有些患者亦會出現「入侵性回憶」,即不用故意去想,腦海仍會不時浮現意外時的片段,「啲回憶自己鐘意彈就彈入嚟,唔受控制。」當事人會覺得「唔舒服,有壓力,影響情緒,瞓得唔好,工作亦難以集中注意力。」有些患者亦因處理及調節情緒的能力降低,而容易感到焦慮,驚青。嚴重的,更會表現哀傷及抑鬱。家人可由患者的起居飲食及睡眠情況,看到端倪。
主動關心、順其自然、健康調適、尋求支援
馬綺文認為,一般而言,當事人在一星期內情緒仍然波動,算是正常,應給予自己「留白」,即多些休息的空間,「畀自己停一停、抖一抖」,使情緒慢慢平復;如情況維持逾月未有改善,應往看醫生、找心理學家作輔導。
有患者逾年才能走出陰霾
作為親友,亦可視乎當事人的情況,作相對應的開解。如事主願意多談,可讓他道出鬱結,並適可而止;如事主採取迴避,則表示接納其意願,提出如心情平復時可再談。
馬綺文建議,為撫平情緒,當事人亦可選擇健康的活動,如郊遊散心,使分散注意力。而不是選擇「煲煙及飲酒」等等。並接受專家輔導,使慢慢將「彈出彈入」的回憶,成為人生普通的回憶,「用平常心態去面對,覺得呢啲只不過係人生經歷的一部分。」
馬綺文坦言,自己亦曾輔導大型事故的生還者,有些患者因有多重困境交集纏繞,需逾年才能走出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