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少75宗職業死亡逾半屬猝死 工權會:制度不足家屬難追討

撰文:凌逸德
出版:更新:

2024年快將完結,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權會)回顧今年工傷及職安大事,指據該會統計,截至12月22日,今年各行業最少發生75宗致命意外,當中最多的是猝死,達40宗,佔致命意外總數超過一半,亦較前一年數字大增近一倍。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指出,過去工權會處理的猝死個案,死因調查大多只提及事主的直接死因,沒有考慮其工作環境及工時等元素,在制度不足下,家屬追討補償時困難重重,工權會促政府積極考慮在處理工作期間猝死個案時,納入工作元素。

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權會)回顧2024年工傷及職安大事,圖為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左)及幹事卓詠恩。(翁鈺輝攝)

工權會幹事卓詠恩表示,截至2024年12月22日,各行業致命意外有75宗,當中33宗涉及建造業,包括裝修及維修工程;物流、倉庫業有19宗;保安業5宗;海上工作4宗;其餘14宗涉及其他行業。75宗致命意外當中,40宗是猝死;另有12宗涉及工人受困、遭撞擊或壓倒;8宗屬高處墮下意外;6宗涉及交通事故;其餘49宗致命意外屬其他類型。

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權會)回顧2024年工傷及職安大事,指今年錄得最少75宗職業死亡,當中40宗涉及工作期間猝死,佔總數逾半。若以行業劃分,建造業、裝修及維修工程界別今年錄得最多職業死亡個案,達33宗。(翁鈺輝攝)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工權會今年跟進約40宗猝死個案,較去年的21宗上升近一倍;多數事主死因與冠狀動脈疾病有關。但她指出,該會過去處理的猝死個案,多數在死因調查時只提及事主的直接死因,並歸咎為事主自身疾病,沒有考慮其工作環境及工時等元素,令一些懷疑「過勞死」或「中暑」個案,家屬在追討《僱員補償條例》下的死亡補償時困難重重。

工權會指出,政府本年度新修訂《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就本港暑熱情況列出不同休息時間和安排,惟不少前線管理人員未有按照《指引》安排員工休息,僱主亦指執行有困難,令《指引》名存實亡;部分工人即時在酷熱下猝死,也無被評估為中間致死,工權會認為這反映現時制度不足。

▼工人在酷熱天氣下工作情況▼

+1

逾半受訪工友在暑熱警告下無額外休息 前線清潔工憂被拍照投訴

今年職場猝死個案大增,工權會呼籲政府跟進工作期間猝死個案時,應積極考慮納入工作元素,以令懷疑因工作環境誘發自身疾病導致猝死的事主,家屬失去保障。蕭倩文亦指出,現時不少公、私營機構有推出身體檢查計劃,她呼籲政府及相關持份者,包括勞工處職業健康診所、職業安全健康局和香港建造業議會,透過改善現行機制和操作,與醫管局、衛生署及地區健康中心等機構合作,盡早發現有血壓和心臟疾病的工人,給予醫療支援,及早紓緩病情。她舉例,職業安全健康局設有「護心計劃」,若發現工人有高血壓問題,可直接轉介他們予衛生署或醫管局跟進,包括安排工人服藥治療等。

2024年9月19日,機場三跑地盤52歲姓蔡釘板工暈倒猝死,遺體被送往東區醫院殮房。(資料圖片/翁鈺輝攝)

三跑釘板工猝逝|中風妻伏遺體痛哭 兒子﹕會堅強,得返我撐頭家

機場中跑道地盤六旬男工猝死 結婚逾30載 妻不捨憑字寄意

將軍澳唐明苑裝修工猝死 一家頓失支柱 工權會籲捐款助度難關

涉物流、倉庫類的嚴重死傷個案25宗 按年急增4倍

另一方面,工權會指出,今年涉及物流、倉庫類的嚴重死傷個案達25宗,包括19宗死亡及6宗重傷,較去年整體僅5宗意外急升4倍。據該會觀察,當中不少事故涉及未有使用正確起重工具、未有預先穩固被移動的物件,以及操作員沒有相關培訓。該會促請僱主必須確保員工使用正確的機械搬運貨物,避免出現貨物過重和失平衡。僱主亦須確保操作員按法例需要領取牌照,並確保員工有足夠的操作及安全訓練,方可讓其工作。

8宗外勞工傷2死4重傷 工權會促確保足夠安全教育

除本地勞工外,工權會指出,自2023年起政府擴大輸入外勞,至今最少批出2.8萬個輸入勞工配額。該會今年記錄及處理了8宗外勞工傷事故,其中兩人死亡、4人重傷。除輸入勞工外,工權會指當中亦涉及非法勞工,質疑可能有不少意外被瞞報,實際工傷數字恐更高。會方呼籲政府輸入外勞時,需確保聘用單位能為外勞提供足夠安全教育;入境處及勞工處則應主動到偏遠工作場所,例如回收場、貨倉、工場等地方作突擊檢查,並要加強檢控違例情況。

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權會)回顧2024年工傷及職安大事,圖為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左)及幹事卓詠恩。(翁鈺輝攝)

籲加強各工種安全培訓 促專業牌照發牌更嚴謹設續牌準則

工權會另關注本港不同工種的安全培訓是否充足,指現時考取地盤「平安咭」只需上一天7.5小時課程,明顯不足以讓學員了解建築地盤的安全概念。操作升降平台更毋須考獲任何牌照,只需接受使用講解,難以令前線員工了解正式安全的工作方式,和危急情況下的應對。此外,一些持牌的專業人士續牌過於寬鬆,安全知識、技術等未必與時並進。該會期望不同的專業牌照發行要求可更嚴謹,並訂立續牌準則,確保申請者擁有專業知識之餘,亦能與時並進,掌握和更新職業安全層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