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馬拉松|肚痛屙嘔非天敵 「訓練」腸胃至為重要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一年一度「渣打馬拉松」將於下周日(21 日)舉行,今屆有74000名跑手分別參與全馬拉松、半馬拉松及10公里賽事。對於不少首次參加賽事的跑手而言,腸胃可能是他們完賽的「絆腳石」,若賽前未做好充足準備,往往會因各種腸胃不適而影響表現,甚至最終無法完成賽事,以下拆解各種狀況,讓各位跑手能夠提前準備,越跑越有。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註冊物理治療師曾裔菱

醫善同行醫學顧問、註冊物理治療師曾裔菱

跑步過程中最常見的狀況,肚痛必定是其一。肚痛原因多是腸道在跑步時過度蠕動虹致,跑手如果賽前未有排便,或賽前不久才吃早餐,食物未能完全消化,就容易感到便意,甚至導致肚痛。此外,比賽或訓練時的心理壓力,例如賽前緊張,擔心比賽表現等,這些心理壓力都可能導致腸胃不適。

橫隔膜抽搐亦是跑手經常面對的問題。不少人跑步時感到側腹痛,特別是右側位置,通常是橫膈膜抽搐所引起,多因核心肌力不足所致。當跑手呼吸不均勻或呼吸過於淺層時,肺部擴張一直維持在上胸位置,沒有把呼吸帶到下肺,下胸骨以至橫膈膜一直處於繃緊狀態,便會導致抽搐和疼痛。

對於不少首次參加賽事的跑手而言,腸胃可能是他們完賽的「絆腳石」,若賽前未做好充足準備,往往會因各種腸胃不適而影響表現。(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核心肌群的強度不足也是導致肚痛的原因之一。跑步時,核心肌肉對於保持身體穩定非常重要,如果核心肌肉不夠強,腸道缺乏「支撐」而搖擺不定,可能導致腸道等部位受到不必要的壓力,引起疼痛(如上文所述的橫隔膜抽搐)。

跑步當天以至賽跑途中的飲食,對腸道也有莫大影響。許多全馬或半馬跑手都會比賽中食能量啫喱,但往往沒有在賽前(特別是長課訓練期間)試食,除了未能知道那一款能量啫喱適合自己,更可能會在比賽時胃痛。賽前不吃早餐來「杜絕」肚痛風險也絕不建議,因為長時間跑步需要穩定的血糖水平,不吃早餐就跑步,可能會因血糖降低而虛弱和暈眩,不能完賽事小,送院接受治療事大。

身體不適是比賽選手經常遇到的情況,因此量力而為是跑步的最大原則,不應為了追求個人時間或完賽,強行繼續跑下去。(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除了肚痛,每年比賽均有跑手於比賽期間或衝線後嘔吐,主要原因是由於跑步時電解質流失,令身體肌肉、腸道等無法協調,容易暈眩及作嘔而致。嘔吐是身體應付不來的一大警號,有跑手會選擇停下來,嘔吐後繼續完成賽事,但身體是最誠實,跑手不宜為求成績而繼續比賽。

說到底,除了跑步要練習,腸胃也要練習。跑手賽前應逐步調節作息及飲食,跑步時吃或喝的能量補充品,應在平時練習試清楚。賽事當天,建議跑手至少提前3小時起床準備及進食,以避免飲食與運動時間過於緊密,並選擇易於消化且升糖指數低的食物。

正確的呼吸技巧對於跑步而言至關重要,例如跑手日常慢跑時可以練習「三吸三呼」或「四吸四呼」,並專注將呼吸不要集中在上胸,透過鼻腔吸入空氣至胸腔底部,及橫膈膜擴脹維持兩至三秒,然後呼出來。(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正確的呼吸技巧對於跑步而言至關重要,例如跑手日常慢跑時可以練習「三吸三呼」或「四吸四呼」,並專注將呼吸不要集中在上胸,透過鼻腔吸入空氣至胸腔底部,及橫膈膜擴脹維持兩至三秒,然後呼出來。這樣訓練有助比賽時調節呼吸,一旦比賽時身體有異常時亦可減少不適感。

身體不適是比賽選手經常遇到的情況,即使是世界級選手亦在所難免,因此量力而為是跑步的最大原則,不應為了追求個人時間或完賽,強行繼續跑下去。若賽事途中感到不適,應休息及請求醫療站人員或其他跑手協助,待身體狀況回復良好,再決定是否繼續完成賽事。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