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訊發送人登記制12.28推出 獲認證電訊商短訊名稱前有「#」號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宣布下周四(28日)起推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並率先於電訊業實施,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分,提防電話及短訊詐騙。

根據登記制,「已獲認證的發送人」會使用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予本地流動服務用戶,假冒的「#」號短訊會遭通訊辦攔截。不過,因技術問題有4個月過渡期,無#號短訊也有機會是真的由已認證電訊商發出,相關制度會在明年4月28日後全面實施。

通訊辦指,會檢視成效續在其他行業推行,早前預計今年底推行的銀行業,因銀行公會、金管局反映技術問題需更長時間,故推遲至預計明年第一季推行。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宣布下周四(28日)起推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資料圖片)

為打擊短訊詐騙,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宣布會在12月28日起率先在電訊業實施「短訊發送人登記制」,23間獲認證的電訊商會用「#」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的名稱」,發出短訊予本地流動服務用戶。

通訊辦指,登記制旨在讓市民識別已獲認證的短訊發送人,以打擊涉及冒充其他公司或機構身分發出短訊行騙。以首批將參與計劃的電訊服務業為例,只有根據登記制成為「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的電訊服務供應商,才可使用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

▼首批23間參與登記制的電訊服務供應商名單▼

發言人續說,電訊網絡會攔截並非由「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發出但發送人名稱含「#」號的短訊。流動電訊服務用戶無須事先申請或安裝流動應用程式,又或在手機上做任何設定。登記制並不適用於可供接收者以發送人號碼直接回覆的短訊。

通訊辦提醒市民,在任何情況下,當收到陌生人發送的短訊時,都應提高警惕。絕不要向身分未經核實的短訊發送人披露任何個人、銀行戶口或信用卡資料、轉帳金錢或開啓短訊內的超連結,以免蒙受損失。如有任何懷疑,應立即向警方舉報。

通訊辦助理總監(規管)湛兆仁表示,全港約有100間電訊商,但部份市佔率極低,也有公司業務非直接提供形式,不會發短訊,故相關23間參加電訊商已涵蓋市面大部份電訊商。他指今次制度是通訊商要求電訊商去做,故無提供補貼。他又指,因制度剛推出,電訊業遷移短信號碼需時,故要用4個月過渡時間,其他行業會視乎其行業情況有不同過渡期。

他稱根據警方提供資料,一般假冒短訊會附上其他連結,點擊後需要市民輸入個人資料,又指今次制度沒有減少多少相關詐騙罪案的指標。

不過,制度下無「#」號 電話號碼及要回覆短訊未能攔截。湛兆仁承認因技術限制,「#」 字電話號碼短訊不能做回覆,又提醒市民即使有登記制,也要時刻對陌生短訊保持警惕,並可在通訊版網站查詢登記冊了解已獲認證的發送人。

至於近日猖獗的WhatsApp騙案問題,湛稱WhatsApp等軟件不屬通訊辦規管,故未能針對有關軟件實施登記制。

已獲認證發送人名稱例子如下:

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CMHK , #CMHK_SIM, #CMHKebill

香港移動通訊有限公司:#1010 , #csl ,#cslPrepaid, #ClubSim

和記電訊有限公司:#3HK,#SoSIM,#3HK_Renew,#My3_App

數碼通電訊有限公司:#SmarTone, #SMC Plus,#PaybySTBil

Hong Kong Telecommunications (HKT) Limited:#HKT,#Netvigator,#MyHKT,#HKTprepaid

香港寬頻網絡有限公司:#HKBN,#HKBNMobile,#HKBN-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