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減影血管造影 提升診治精準度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放射診斷造影技術愈趨先進,近年數碼減影血管造影技術(DSA)廣泛應用於介入放射治療,透過最新三維數碼技術,將骨骼等不透光組織的影像減去,讓血管造影更加清晰準確。此技術用以診斷血管相關之疾病,繼而以微創方式作出相應的介入治療。

撰文:港怡醫院高級放射診斷技師謝曉科

數碼減影血管造影技術主要應用於微創介入放射治療,涵蓋動脈瘤和血管畸形的血管內治療、肝癌經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以至良性的子宮肌瘤、前列腺增生等症狀。

數碼減影血管造影技術(DSA)廣泛使用於介入放射治療,可用於透視出人體內的血管影像。

數碼減影血管造影團隊主要由放射科專科醫生、護士及放射診斷技師組成,各司其職,確保程序順利進行和病人安全。其中放射診斷技師專責操作數碼減影血管造影的儀器,為醫生提供精準的影像,協助醫生精準分析血管結構、血液分佈,從而作出準確的診斷和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另會參與術前預備及協調工作,例如安排手術室及聯絡醫生等。護士則專注保障病人安全,以及減少病人於治療期間的不適。

曾有病人表示,不確定其身體狀況是否適合以數碼減影血管造影作檢查或治療。對我們來說,病人安全及治療適合度也相當重要。一般而言,病人在接受療程前,需先會見放射科專科醫生,並按需要接受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等影像檢查,以評估病情及治療的可行性。病人亦要接受抽血化驗,檢查腎功能及凝血功能;鑑於部分手術涉及輻射和使用含碘顯影劑,病人如懷孕或對藥物有過敏反應,應及早告知醫護人員。

以常見的肝癌經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為例,當病人接受程序時,醫生會於病人的手腕或腹股溝位置開出小切口,將導管置入血管內。與此同時,放射診斷技師會配合數碼減影血管造影技術,協助醫生準確定位,將導管引導至供應養份至腫瘤的血管位置,並注入化療藥物及栓塞物,令肝臟腫瘤壞死。如程序相對複雜,通常需要跨專科團隊協作,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例如嶄新治療肝癌的技術——Y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除了放射科專科醫生、放射診斷技師及護士,腫瘤科、外科和核子醫學專科醫生,以及醫學物理學家亦會參與其中。

在進行數碼減影血管造影技術程序前,醫護人員須穿戴帶有鉛的輻射保護裝備。

在進行數碼減影血管造影相關程序期間,儀器會釋出輻射,因此醫護人員須裝備帶有鉛的保護衣、頸帶及眼罩,以策安全。曾有病人對醫護的「全副裝備」感到有點壓力,加上身處冰冷的環境,恐懼和不安感驟增,於接受程序期間大汗淋漓,放射診斷技師見狀立即為病人抹去汗珠,如有需要亦會播放柔和音樂,放鬆病人的心情,確保療程順利進行。

在治療室內,我們除了要時刻專注於儀器的操作上,以確保程序準確無誤,同時亦會細心留意病人是否感到憂慮或不安,畢竟我們希望能夠全面照顧病人所需。因此,放射診斷技師的工作不僅限於操作儀器,也會適時照顧患者在接受程序期間的心理狀況和需要,並盡力解答他們的問題以釋除其心中疑慮,好讓病人安心接受治療。

「01醫務所」與港怡醫院合作,隔周五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醫健怡情》。港怡醫院致力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本著全人關顧的理念,為病人帶來個人化的護理。港怡醫院作為私營教學醫院,亦一直為本港培育專業醫護人才作出貢獻。

醫護人員透過專欄分享醫學及健康資訊,讀者細心閱讀文章,增廣見聞之餘,亦能感受醫護維護民康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