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印度返港婦確診 同行者現病徵 經蚊傳播可致小頭症嬰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15日)表示,正調查一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涉及一名58歲女病人,她在11月12日返港,但早在11月7日起出現發燒、全身皮膚出疹、肌肉痛及關節痛等,經化驗證實對寨卡病毒呈陽性反應。
病人與另三人10月30日一同到印度,當中二人11月12日才返港,外遊期間曾被昆蟲叮咬,她仍在明愛醫院留醫。一名同行人士11月12日出現病徵,其家居接觸者則至今沒有出現病徵。
病人返港前發病 發燒、全身皮膚出疹
衞生防護中心稱,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58歲女病人,她自11月7日起發燒,其後於11月9日起全身皮膚出疹、肌肉痛及關節痛。她於11月12日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醫,並再於翌日(13日)到律敦治醫院急症室求診,同日入院接受治療。她的情況一直穩定。病人的血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寨卡病毒呈陽性反應。
印度曾出現寨卡病毒傳播 患者當地曾被昆蟲叮咬
中心稱,個案經化驗確診後已隨即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曾於10月30日到印度,並於11月12日返港,她表示外遊期間曾被昆蟲叮咬。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當地曾出現寨卡病毒傳播。
中心又說,女病人其中一名同行人士於11月12日出現相關病徵,並正在明愛醫院留醫;她的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出現病徵。
港無發現主要傳播媒介埃及伊蚊 孕婦感染可致流產死產
中心發言人表示,寨卡病毒感染是一種由寨卡病毒引起的蚊傳疾病,主要透過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本港現時沒有發現主要傳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並沒有病徵。如有病徵,病人通常出現皮疹、發燒、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疼痛、疲累和頭痛。
中心稱,懷孕期間感染寨卡病毒是造成初生嬰兒出現小頭症和其他先天性缺陷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可引起併發症,如胎兒流產、死產和早產。
衞生署已通知食物環境衞生署進行病媒監測和滅蚊,並會將個案通報世衞、國家、廣東及澳門衞生當局。署方亦會發信予醫生和醫院,提醒留意最新情況。寨卡病毒感染屬香港法定須呈報傳染病,任何懷疑或確診個案均須即時呈報,以展開調查、控制和監察。
多數患者無病徵 從寨卡疫區返港21日續用昆蟲驅避劑
根據世衞的資料,西太平洋和東南亞有多個國家或地區曾出現或正出現寨卡病毒傳播,中心提醒市民外遊時應加強防範,醫生應提高警覺,留意病人是否有相關病徵和外遊紀錄。
衞生防護中心港口衞生科一直於各口岸進行巡查和健康宣傳,包括提醒旅客外遊期間採取防蚊措施,並與相關持份者,如航空公司、旅遊業界等保持緊密聯繫,適時更新疾病資訊和健康建議。
所有口岸的恆常健康監測會繼續為入境旅客監測體溫。然而,由於大部分病人沒有出現病徵,故此中心呼籲任何人從寨卡受影響地區到港後至少21日內,須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減低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