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創科園.深圳|企業進駐兩年營業額翻9倍:產業鏈配套完善
國務院《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上月底出爐,香港園區仍在興建之際,深圳園區已有超過150個高端科研項目推進和落地。有進駐深圳園區的企業於兩年內規模擴大,營業額翻了9倍,其行政總裁李陸洋表示,香港的優勢是基礎教育非常強,為培養人才之地,深圳則產業鏈配套完善,為產業人才的聚集之處。他決定落戶深圳,認為當地政府為初創企提供的協助更為全面,有助加快其公司發展。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深圳園區▼
港府與深圳市人民政府早於2017年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兩地同意合作發展河套地區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立「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深圳河為界,分為佔地約300公頃的深圳園區,以及佔地87公頃的香港園區。
時隔6年,中央《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出台,確立三個發展定位:一、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二、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劃試驗區;三、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落戶深圳企業:未來機器人▼
選址深圳園區 「未來機器人」創辦人:有很好人才基礎
七年前成立的「未來機器人」,2020年年底搬入河套深圳園區。該公司應用5G通信及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無人叉車和無人牽引車產品,協助處理會內部物流,創始團隊全是來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畢業生及教授。
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李陸洋表示,由於該公司需要倉庫及工廠支撐研發,考慮河套位於市中心,可吸納香港及深圳人才,加上國家政策非常支持兩地企業在這裡發展,故最後選址於此,「這個地方它有很好的人才基礎。因為這邊有很多香港大學的老師在這邊,實驗室和近水樓台的人才都非常的多。」
員工人數增四倍 海外生意佔比增至近半
李陸洋表示,公司員工人數由本來91人,兩年內上升至500人,公司營業額翻了9倍,海外生意佔比由不足5%,升至44%,進駐河套之後,不論公司規模或是營業額,均展現很大程度的飛躍。
李陸洋亦曾於香港科技園設立公司,他認為香港基礎教育非常強,較易培養人才,加上國際地位優越,為企業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反之,深圳則是產業人才的聚集處,並具備非常好的產業鏈配套,有助產品快速複製和升級,加快企業發展和市場佔據的速度。
他指兩地各有優勢,互補並不衝突。不過他同時提及,深圳市政府協助初創企業發展的政策更全面,創業、研發、技術攻關等不同階段均設有補貼,港府對於初創企業的協助,則主要集中吸納人才,「可能相對於企業扶持的專項方面……相對弱一些。」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國際組織進駐深圳▼
去年才進駐深圳園區的世界無線局域網應用發展聯盟(WAA),是首個正式落戶河套合作區的國際性產業標準組織,目前已68間來自11個國家與地區的企業會員,其中約四成來自海外,涵蓋華為、騰訊等知名企業,並與本港大型企業及香港品質保證局進行深度交流,尤其是大數據議題。
產業發展總監卿君軍指,作為國際性組織,河套的便利性有利於他們開展各種國際性活動。他指類似的國際組織於美國、歐洲已發展成熟,惟中國仍屬起步階段,如果他們立足河套能夠把這個生態能夠「帶起來」,相信以後會有更多涉及各個行業的國際聯盟在此地發展。
▼福田平安金融中心 俯瞰深圳市 遠眺落馬洲河套▼
至於香港園區,港府早前表示,已初步完成第一期規劃,總樓面面積達1,000萬平方呎,細分為生命健康科技區、產學研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區、新科技先進製造區,以及人才住宿區等,預計第一期首三座大樓明年年底開始陸續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