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排洪力不足 上屆區議會促渠務署加強工程 政府不交代進展

撰文:陳葆琳 孔繁栩 何瑞芬 馬煒傑
出版:更新:

本港上周遭受世紀黑雨衝擊,黃大仙受洪水重創,該區排水系統未完善成為當區多年來未能解決的缺口,《香港01》翻查文件發現,黃大仙區議會至少曾於2005年、2015年、2018年、2020年討論改善該區排水系統,包括2015年曾建議摩士公園興建蓄洪池,但最後不了了之。
前黃大仙區議會副主席黎榮浩憶述,上屆區議會期間的2018年,曾有區議員向渠務署提出,排洪能力只能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並不足夠,要求加強工程的排洪能力,足證區議會對於解決水浸的建議從來不會拒絕(say no),政府表明會跟進,但之後不再向區議會交代進度,排水改善工程則沒有任何新進展。
黃大仙區議員譚香文則指,經歷區議會換屆及疫情,某些議程未能緊接跟進,加上區議會為「冇牙嘅部門」,僅屬諮詢架構,向政府提出意見之後,並無實權向政府跟進,以致問題無了期未解決。

▼9月7日 黃大仙港鐵站變成汪洋▼

+4

黎榮浩:上屆區議員關注排洪能力 只抵禦50年一遇

2016至2019年出任黃大仙區會副主席的黎榮浩表示,上一次區議會討論黃大仙的雨水排放工程為2018年,渠務署提及2014年龍翔道的水浸問題,希望獲撥款進行磡察及研究。他憶述,當年曾有區議員提出,排洪能力只能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並不足夠,要求署方再加強工程之後的排洪能力,當時署方回覆稱按照現時設計已經「做盡」,與會人士亦支持政府繼續研究:「每一次渠務署上嚟,我哋唔會拒絕(say no)嘅,我哋都話『啱呀,咁你去做囉』。」

黎榮浩稱,黃大仙區議會對於政府排水工程的建議不曾阻撓,完全認同:「我哋又唔係唔同意喎,我哋區議會次次上嚟我哋都同意去做㗎啦,冇人反對去做。」但政府之後不再交代長遠規劃,該區日後該如何應對暴雨,政府一方已沒有新進展。

前黃大仙區議會副主席黎榮浩。(資料圖片/譚威權攝)

區議會對渠務工程不say no 惟署方不主動報告進展

翻查2018年區議會討論文件,當時渠務署於文件指出,署方已於2015年完成東九龍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檢視整個區域的現有雨水排放系統,研究費用約為1,300萬元。渠務署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多項改善建議方案以提升東九龍,包括黃大仙區的防洪能力,當中包括在摩士公園新建一個地下雨水蓄池作臨時儲存,待暴雨過後再排放出海。署方即將為計劃進行勘查研究,如順利獲得撥款,工程預計將於2023年開展。

黎榮浩坦言,儘管區議會已交出「認可意見」,往後署方不主動向區議會報告跟進情況,區議員無法得知工程進度。加上以往黃大仙水浸黑點為彩虹道,過去區議會討論重點在於啟德河改善排洪能力的工程。

▼9月8日早上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被淹沒▼

+7

譚香文:換屆後議程亦清 議員辭職難召開會議跟進

黃大仙區議員譚香文指出,2015年底,區議會換屆,區議員換了一批,但議程有否帶去下一屆「唔知㗎」,並稱議程「屆屆清」,最後只可「等運到」,待官員處理問題:「但係啲官員唔去跟進……咁啲區議員有啲新嘅、有啲唔記得再提呢個動議出嚟,就以為佢哋自動波做咗,咪冇再特別走出嚟呢個問題囉。好啦,2020年又再嚟過,議員又關注。關注咗提咗文件,佢哋部門又求其『行(貨回)』答,答完之後,跟住2023年又來了。」

她說,2021年多名區議員辭職或被取消資格,黃大仙區只剩譚香文及廖成利,無法召開黃大仙區議會大會會議之餘,負責討論渠務事宜的政府及公用機構工程計劃工作小組,亦只有譚香文一人,未能跟進渠務翻新工程,加上疫情影響,多項工程停工。

黃大仙區議員譚香文。(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譚香文坦言,區議會屬於諮詢架構,形容是「冇牙嘅部門」,當年只可向政府查詢及要求政府作出工作,為沒有實權向政府追究,「一個諮詢架構,我畀咗意見你政府,政府就去吸納、接受你嘅意見、唔接受你嘅意見,係佢有個權,係唔可以質疑佢。」

▼9月8日早上 黃大仙龍翔道觀塘方向再度水浸▼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