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街夜繽紛?歌檔大家姐十年無休以歌會友 頻因投訴早收檔嘆難存
一個歌檔,十年來風雨不改,不論街上人多人少,仍舊以歌會友。年近70歲的大家姐是廟街其中一檔歌檔檔主,自言開檔為興趣,「鍾意做我先搞呢度,唔鍾意我點嚟開。」她眼中,歌檔也是老人家、退休人士消遣的地方,每晚開檔,90多歲的爸爸也會一齊來,聽聽歌、唞唞氣。
經過疫情洗禮,大家姐說逛街的人所剩無幾,來的主要都是習慣唱歌的歌友。不過,多年來,因為噪音管制,歌檔經常要提早結束,無法如常在晚上7時開到10時,相當掃興,也令歌檔難以生存。大家姐有意交捧予姪仔阿鋒,阿鋒說雖欣賞廟街街坊關係好,也覺得歌檔有需要繼續發展,但奈何要「現實啲」:「睇形勢,搵到食,先會傳承經營。」
這一夜,歌檔也要提早結束,關掉燈光、音樂驟停,來聽歌、唱歌的人遲遲未肯散去,有人忍不住批評政府說有意搞好夜市,但同時又在扼殺夜市。行過的外國人也大嘆可惜,說遊客來香港是想認識「老香港(Old Hong Kong)」,希望當局珍視這些本地文化。
【香港夜繽紛.廟街故事系列之一】
接手歌檔前 她都是歌手
廟街榕樹頭下早已無人賣唱,但天后廟旁的街市街仍有數檔歌檔,年近70歲的大家姐,經營其中一檔十年,接手前的十年,她都是歌手,有時在廟街一帶的歌廳唱歌,有時就在歌檔唱歌,「有得唱就日日唱。都係賺啲食飯錢。」
她說,考慮接手,主要是原檔主當時沒空開檔,將檔口租給人打理,但租用人一個月有半個月不開檔,「咁我哋咪好無聊。」到她接手後,歌檔年中無休,風雨不改,如常開檔。
年過9旬老父也晚晚捧場聽聽歌、唞唞氣
大家姐經營的歌檔,每日傍晚搭好棚、架起帳篷,晚上七時起恭候歌友到場。她又說,爸爸年過90歲,不放心留他一人在家,所以現時開檔也會帶他來聽聽歌、唞唞氣。
她續說,歌檔也是老人家、退休人士消遣的地方,她自己開歌檔則是為興趣,「無嘢做,唔開喺屋企做乜嘢,返到屋企,一個人對住四幅牆。係鍾意做我先搞呢度,唔鍾意我點嚟開。」
尹光、呂姍也來過 與熟客合唱一曲 大家姐自得其樂
大家姐在歌檔行來行去,跟客人打牙骹,與熟客合唱一曲,自得其樂。問起歌檔往昔的模樣,她也很樂意打開電話相簿,分享明星來拍戲的影片,尹光、呂姍也來過,也有本地人、外國旅客來包場開派對、唱歌熱舞。
十年間,歌檔有不少變化。
歌檔以前請樂手彈琴伴奏,大家姐接手後,決定轉做卡啦OK,她坦言當時對音響設備一竅不通,是靠跟姪仔慢慢摸索才成功「轉型」,「我又好牙擦,成條街得我一個人先搞卡啦OK,佢哋話唔得,我話得。」引入卡啦OK的原因也很簡單直接,「因為要求人(彈琴)好麻煩。」
邀來姪仔當DJ播歌 歌檔也須「轉型」
大家姐不求人,以前一個人去貨倉搬枱櫈、設備、搭棚開檔、招呼客人、播歌,到收檔都是一手包辦。但近年,她也開始覺得一個人搬重物、搭棚做不來,要請人幫手,一邊招呼客人一邊處理音響也有些應接不暇,約三年前便請來姪仔做「DJ」播歌。
客人來歌檔 唱的不止是老歌
客人來歌檔,唱的也不止粵劇、老歌,還會唱些內地的「新歌」,「前一排就唱《等你等了那麼久》,𠵱家唔係喇,𠵱家唱《紅顏知己》。」早前歌手鄭欣宜曾現身隔鄰的歌檔唱《聽海》,大家姐說現時客人也會唱。
大家姐自言無特別喜歡的歌,但有些熟客喜歡來點合唱歌,會著她去學,然後一起合唱,「好似《紅顏知己》、《紅塵情歌》,慢慢自己喺到學,學啲合唱歌曲,獨唱我唔學喇。」
廟街一切在變 最大改變是人流稀落
形式變、人手變、歌曲也變,但近年最大的改變始終是來行街的人流變得稀落。大家姐說,以前街上人來人往,很多遊客,叫行人們「打賞下」,他們大多都願意,「以前揸個兜,銀仔一百蚊我都攞過。𠵱家無人畀錢㗎喇。」現時人流少,會來歌檔的,都是習慣來唱歌、聽歌的歌友。
(現在)人流都唔多,係唱歌嘅人、鍾意玩嘅人、聽歌嘅人多,行嘅人唔多,以前行嘅人好多。
新冠前坐無虛席 疫情後市道淡 大家姐姪仔阿鋒:返唔到之前
大家姐的姪仔阿鋒也說,最初來幫手,新冠疫情未爆發,很多個晚上歌檔坐無虛席,行人塞滿整條街,「經過疫情,成個市道淡晒落嚟,返唔到之前。」
這個晚上又遇噪音投訴要「收檔」
除了人流,噪音管制也與歌檔營運緊密扣連。周五晚上近8時,歌檔逐漸坐滿客人,也有些人聚在歌檔附近聽歌。惟8時許,便疑因噪音問題遭投訴有警員來到:「收檔喇、收檔喇。」
音樂驟停 一個月遇數次 大家姐:緊係好難受
歌檔的音樂驟停,再無幻彩燈光,大家姐說一個月會遇上幾次這種情況,最短試過開檔40分鐘便要收檔,「緊係好難受喇,唔開心喇。啱啱開檔就話收檔,早又無客,一有客佢就話收檔。」阿鋒也提到,歌檔營業時間為晚上7時至10時,收檔時間已訂得比噪音管制條例列明的晚上11時還要早,但事實上,很多時歌檔也未能營運足三小時。
同是賣藝人 小紅因西洋菜街「殺街」轉戰廟街:鍾意唱歌無辦法
鄰檔歌檔的負責人小紅以前在旺角西洋菜街賣藝,後來西洋菜街「殺街」之後,小紅就來到街市街經營歌檔。小紅說,現時的情況還不如以前在西洋菜街,「以前大聲會嚟叫我哋細聲,就唔會叫我哋收檔,𠵱家係唔同。……我哋鍾意街演、鍾意唱歌,所以無辦法,其他地方都唔比唱,呢到係油麻地最後嘅地方。」
香港還有不夜天?小紅:要畀多啲人出嚟行下,有嘢食、有歌聽
小紅以前聽人講香港是不夜城,但現時再講起這個形象,她搖頭嘆道再無這樣的想法。她透露,早前去珠海玩,見到當地夜市人迫人,有食肆、有人賣唱,同樣能開到凌晨1、2時,直言這些才是「不夜天」,「如果政府真係想搞旺啲,我哋都想唱夜啲,你睇油麻地只係淨返一個嘉年華,要畀大家多啲人出嚟行下,有嘢食、有歌聽,係咪咁樣成個香港就會旺?大家走出嚟無歌聽,係咪好失望?跟住又走人。跟住我哋日日都蝕本。」
曲終人須散 歌客:返屋企瞓教
歌檔的客人一心來唱歌,自然感到掃興,歌檔關燈後,不少客人仍在附近徘徊。陳先生是大家姐歌檔的常客,不時來唱歌、跟朋友聚一聚,有時也會遇上提早收檔的情況,他說知道政府有意搞夜市,坦言不理解為何執法上無改變,猶如「講一套、做一套」,沒留有空間讓歌檔營運。
另一位常客周先生(化名)剛到歌檔,未及唱歌,歌檔已提早結束,他大嘆:「想開下心,又開唔到。……返屋企瞓教,唔係點呀?唔消費囉,返屋企瞓教。」、「香港又話想搞夜市、搞旺佢,搞成咁,有咩用呀?」
大家姐及姪仔阿鋒花上逾一小時收拾檔內的枱櫈及設備,期間也有外國人行過,其中Nelson居港30年,之前也有來過歌檔,他說今晚來到時,發現沒有人唱歌,感到非常失望。他表示,知道香港政府正努力重新推動本地的旅遊業,但同時本地有很多規例,令很多大排檔、街頭賣唱無法繼續,令他感到可惜。
Nelson續說,很多外地旅客來港,想看的並非商場,是想認識地道的「老香港(old Hong Kong)」,直言這些攤販、街頭演出是值得珍視的本地文化,也是旅客最想認識的文化,惟港府未必明白,希望港府能夠看到這些本地文化,並修訂政策,讓這些本地文化有繼續生存的空間。
大家姐欲交棒 姪仔須看現實:搵到食先會傳承
大家姐希望做歌檔做到70歲,然後將歌檔交給姪仔打理,過退休生活,每日扮得花枝招展來歌檔玩。姪仔阿鋒則說,雖然喜歡廟街街坊街里的關係好,也希望繼續有歌檔讓退休人士有多一個玩樂的地方,但講到接手的問題,他無奈地說還是要「現實啲」:「睇形勢,搵到食,先會傳承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