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倉大火一周年】前線控訴黃金戰衣沾水變蒸籠 抗火服要換?

撰文:邱靖汶
出版:更新:

消防處於2011年改用可抵禦千度高溫的「黃金戰衣」,雖抗火力高,但去年牛頭角迷你倉108小時「長命火」揭露難打「持久戰」的弱點,不少前線直指散熱差,殉職人員張耀升及許志傑也疑因熱衰竭致死。去年《香港01》亦披露「黃金戰衣」使用指引,列明抗火服內有水氣,易致灼傷,不少前線坦言「黃金戰衣」一旦內部沾濕,便如體內有「蒸籠」,質疑還是否最佳保護。
不過消防處對更換「黃金戰衣」未有定案,僅稱「初步研究」。據知消防處考慮另一計劃,擬另購一套散熱較佳、抗火稍弱的抗火服,與「黃金戰衣」交替使用於不同火場。

以迷你倉大火為例,消防員未見火勢已先濕身。(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有消防員指要從火場「全乾而退」機會甚微。(資料圖片)

使用指引:須確保抗火服乾爽 勿讓水氣滲入

PBI Matrix「黃金戰衣」已使用6年,當年引入是源於2007年荃灣品質工業大廈大火發生閃燃,消防員黃家熙殉職,故其後消防處檢討裝備,於2011年引入聲稱可抵禦閃燃8秒的「黃金戰衣」。不過沒裝備是完美,據「黃金戰衣」使用指引第8部分「如何盡量減低受傷風險」,列明「抗火服內的水氣會減低隔熱效能,導致灼傷」,提醒人員須確保抗火服乾爽,防止水氣滲入。

消防2011年引入人PBI Matrix滅火防護服「黃金戰衣」。(資料圖片)
消防處內部有關「黃金戰衣」的使用指引。
+4

前線:入火場怎會不濕身?

就有關指引的提醒,有曾參與牛頭角迷你倉四級火撲救的前線人員坦言,不濕身近乎不可能,他以當日迷你倉大火為例,「外面有幾條喉向棟樓射水,入去時樓梯好似瀑布咁,環境太熱要跪地爬入去,膝頭即時濕水。」

他又指,「黃金戰衣」厚重,夏季穿上時,未到火場已滿身大汗,而在高溫災場中,即使未遇烈焰,熱輻射可產生高溫,抗火服內的「打底衫」沾滿汗水,貼着皮膚,更覺焗促,倘溫度再高,汗水會「由入面蒸出嚟」,易誘發熱衰竭。

迷你倉大火期間,多名消防員因高溫不適,「黃金戰衣」充當他們厚實適中的枕頭。(資料圖片)
以前件衫濕得,兩隊人兩條喉入場,前面條喉救火、後面開喉射佢哋。一來保持濕身,二來不斷有流水降溫就舒服好多,以前啲四、五級大火都咁救。
資深消防人員
不少年資較長的消防員偏愛舊一代Bristol防護服,輕身靈活外,火場內也可以開水喉互射降溫。(消防處2008年年報圖片)

資深消防坦言新不如舊 懷念上一代抗火服

對於較資深的消防人員而言,原來他們認為上一代抗火服「Bristol」,較「黃金戰衣」更好,主因較薄身,既有助靈活活動,且不會有濕身「被蒸熟」的感覺,「以前件衫濕得,兩隊人兩條喉入場,前面條喉救火、後面開喉射佢哋。一來保持濕身,二來不斷有流水降溫就舒服好多,以前啲四、五級大火都咁救。」不過自改用「黃金戰衣」後,有資深消防員坦言,煙帽隊已不再互相射水降溫。

就「黃金戰衣」的賣點,在於可抵禦過千度高溫, 8秒閃燃也可抵住。不過有前線坦言,發生閃燃、回燃及搶火前,可憑現場溫度、煙勢判斷並撤離,正面面對危境機會小,相反曾親眼目睹有同袍被「黃金戰衣」焗得要退場休息,更有人因此要送院。

「黃金戰衣」要換? 消防處有兩方案

據了解,於迷你倉大火後,消防處已就各種裝備研究,包括「黃金戰衣」,現有兩個考慮方案,一是在外國採購性能比「黃金戰衣」更好的抗火服,惟觀乎暫時全球的出品,找到的機會不高;二是另購一套散熱較佳、抗火稍弱的抗火服,與「黃金戰衣」交替使用於不同火場。不過據知消防處管理層至今未有定案。

而署理高級消防區長(採購及物流)劉國富昨日(16日)在記者會指,正參考外國專家意見,檢視是否有需要更新裝備,但強調目前僅屬「好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