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母乳哺育周|浸大中醫藥學院推薦6藥膳 補益氣血助通乳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每年8月為「國際母乳哺育周」,母乳哺育婦女可能面對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脹痛導致的「石頭胸」等問題。浸大中醫藥學院指,母乳是由氣血所生,若氣血不足、脾胃虛弱、情緒受困,都會導致缺乳;學院分享補益氣血及健脾養胃的6項藥膳,另有通乳穴位及回乳食療,助媽媽渡過哺育期。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張春玲講解女性在哺乳期的食療和注意事項。 (浸大提供)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張春玲指,媽媽乳汁不夠主要由兩個原因所致。其一是虛證缺乳,媽媽就算2至3小時不餵奶,亦不會覺得乳房脹,5至6小時之後乳房亦是較「淋」和「扁」,通常是媽媽身體過於單薄,生產時出血太多而引致;第二種情況,媽媽會覺得乳房腫脹,如石頭般硬,但只有很少乳汁,屬於乳腺堵塞導致的缺乳。前者經悉心調補可以一路向好,後者會則較易發作,疏通之後或短時間內再次堵塞。

張春玲提醒哺乳期的飲食需避開3類食物,分別為甜膩、辛辣以及生冷食物,包括難以消化的糯米、雪糕、辣椒、白酒、凍飲及過多水果,否則會令脾胃受損,壅滯乳絡。

張春玲亦分享回乳食療,秘缺是使用大劑量的炒麥芽,份量需達200克,另與3至5克烏梅一同煮水喝,服用2至4天;媽媽亦可透過按壓手指尾指的少澤穴通乳,每次以雙側交替形式按壓5分鐘,每天1至2次 ;洗乾淨連根部的大蔥蔥白,以紗布包好後上鍋蒸熱,可用於外敷於乳絡不通之處,但乳房皮膚有破損或濕疹者不宜,並且哺乳前應用熱毛巾擦拭乾淨乳房,以免蔥汁刺激嬰兒嘴唇。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張春玲表示,哺乳期的女性可按壓尾指的少澤穴(原子筆指着的位置),每日按一、兩次,每次五分鐘,以助通乳。 (浸大提供)

張春玲表示,一般建議產後哺乳8至10個月為宜,具體情況應根據媽媽的身體素質決定,又指母乳由氣血所化生,如果媽媽在職工作非常辛勞,並且出現氣血不足的症狀,包括頭暈、耳鳴、心悸、脫髮、失眠等等,則不宜勉強哺乳。

補益氣血、健脾養胃藥膳:

一、木瓜鯽魚湯

做法︰熱鍋下油先煎白鯽魚,再加入木瓜、生薑、花生,燉煮1 小時。

二、蓮藕章魚湯

材料︰蓮藕半斤、曬乾章魚2-3隻、豬肉半斤、果皮一塊、紅棗適量、湯成加入杞子

做法︰章魚預先浸泡1小時後,加入蓮藕、豬肉、果皮、紅棗燉 煮1.5小時,食用時在熱湯中加入杞子一起服用。

三、五指毛桃煲雞湯

材料︰五指毛桃30克、烏雞一隻、生薑三片、紅棗適量

做法︰五指毛桃預先浸泡半小時,再加入烏雞、生薑、紅棗,燉煮1.5小時。

四、花生眉豆豬蹄湯

材料︰豬蹄三隻、花生100克、眉豆100克、生薑三片、果皮一 塊、紅棗適量

做法︰花生、眉豆可預先浸泡2小時,豬蹄汆水後與花生、眉豆、 生薑、果皮,紅棗一起燉煮1.5小時。

五、淮山杞子蟲草花湯

材料︰淮山15克、蟲草花15克、瘦肉半斤或烏雞一隻、生薑三片、湯成加入杞子

做法︰除杞子外,全部食材一起放入湯鍋中,燉煮1小時即可, 食用時熱湯加入杞子一起服用。

六、杜仲核桃黑豆湯

材料︰杜仲15克、核桃三個、黑豆15粒、豬尾骨或豬脊骨半斤、 果皮一塊、紅棗適量

做法︰杜仲、核桃、黑豆預先浸泡1小時,再加入已汆水的豬骨、 果皮和紅棗一起燉煮1.5小時。

*以上湯水均可加入少量通草(3克左右)以通暢乳絡

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 Action)自1992年起,將每年的8月1至7日定為「國際母乳哺育周」,促進社會對母乳餵哺的認識和支持。今年的主題是「促成母乳哺育︰為職場家長創造改變」,目的是支援在職婦女持續餵哺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