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鯨魚|背部現螺旋槳造成傷痕 海洋公園: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自7月中旬發現有鯨魚於西貢水域覓食以來,海洋公園今日(25日)表示,從市民提供的照片,可見鯨魚背部有螺旋槳造成的傷痕,安全狀況令人擔憂,團隊正採取行動,以確認鯨魚品種及其健康狀況。
估計鲸魚身長約7米 海洋公園探討最佳方法協助鯨魚
海洋公園表示,自7月中旬發現有鯨魚於西貢水域覓食以來,園方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一直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密切監察有關情況。
海洋公園表示,從市民提供的照片顯示,鯨魚背部有螺旋槳造成的傷痕,安全狀況令人擔憂,團隊正採取行動,以確認鯨魚品種及其健康狀況。園方指,根據專家拍攝的照片和影片所見,這條鲸魚估計身長約7米,並指會與漁農自然護理署緊密合作,監察鯨魚出沒的情況,並以最佳方法協助該鯨魚。
品種屬布氏鯨 以「陷阱進食」方式捕獵魚群
海洋公園指出,有關鯨魚相信是生活在全球熱帶地區的布氏鲸,香港屬於牠們的次要活動地帶,故於本港水域出現布氏鯨雖罕見,但屬正常現象;布氏鲸的主食以沙丁魚、鯷魚、鯖魚及鯡魚等魚群為主,在過去一周,有市民發現這條鯨魚以「陷阱進食」方式來捕獵,即在水面張開大嘴,把大量水連同目標食物一同吞入口中,然後經鯨鬚板過濾海水中留下食物再吞下。
▼7月23日 西貢鯨魚再「浦頭」覓食▼
近距離接觸令鯨魚緊張 影響休息進食及造成創傷
園方指不少人於過去周末出海追尋鯨魚的行蹤,但近距離接觸鯨魚會令牠們變得緊張,更可能會令牠們難以休息或進食及受到創傷,對生命構成威脅。保育基金會一直關注鯨魚的健康福祉,希望保障牠們不會受到任何滋擾或傷害。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表示,鯨魚屬於敏感物種,很容易受到噪音、突然移動和人為滋擾所影響,「太接近鯨魚會破壞牠們的自然行為和遷移模式,對牠們的健康產生長期負面影響。」
▼7月21及23日 出海市民再目睹西貢鯨魚覓食▼
海洋公園專家認為,這條鯨魚需要專家特別關注,而小組正與漁護署密切合作,監察鯨魚狀況。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部總館長黃永康表示,除了在打風的日子,團隊自7月14日起,經常到西貢水域觀察,有關工作會繼續進行,「當再次發現鯨魚時,我們會抽取海水樣本進行環境DNA分析,以嘗試辨認鯨魚的品種。」
海洋公園及保育基金強烈呼籲公眾不要出海追逐鯨魚,因為這行為對鯨魚和市民都會構成危險。公園提醒大家與鯨魚應保持安全及適當的距離。
▼7月13日 西貢現鯨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