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心房顫動患者中風後換薄血藥 復發風險增加
心房顫動病人的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五倍,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病人服用新薄血藥期間出現中風,若隨意轉換其他替代治療藥,特別是轉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會令復發風險增加。研究團隊指,除非是病情需要,否則不應在首次中風後更換薄血藥。
轉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 令中風復發風險增加
心房顫動是一種心律不正疾病,病人因心跳不規則,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有機會引發心源性中風。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最近完成全球首個以人口為基礎的研究,評佔不同抗凝血治療方案,即薄血藥對預防心源性中風再次復發的臨床療效。
結果顯示,心房顫動患者服用新薄血藥後,若在治療期間出現中風,之後隨意換藥,特別是轉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會令復發風險增加。
逾二千患者服新型薄血藥 仍出現缺血性中風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糸助理教授葉耀明領導的研究團隊,運用醫管局的電子健康數據庫「臨床醫療數據分析及報告系統(CDARS)」,收集45,946 名非辦膜性房顫患者,於 2015 年至2020 年期間,在公立醫院服用新型薄血藥的治療數據,分析房顫患者服用新型薄血藥後,出現中風和再復發的疾病軌迹。
結果顯示,2,337名患者於服用新型薄血藥期間,仍然出現缺血性中風。當中13.4%在16.5 個月內復發。團隊再比較這批患者在出現第一次中風後,維持服用相同薄血藥或改為其他薄血藥的治療效果。
結果發現房顫病人經歷第一次中風後,若更換新的薄血藥,會增加中風復發及其他心臟疾病風險。尤其轉用傳統薄血藥「華法林」,缺血性中風復發風險為96%。
高齡、糖尿病或令中風再復發 不應只考慮轉藥
葉耀明表示,研究反映更換藥物類別,未必能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效果。他指,病人若有特殊情況,如心瓣性心房顫患者,或者腎功能衰竭嚴重的病人等,使用「華法林」治療會較為合適,但除此以外,建議醫生和病人不要轉藥至「華法林」,因為換藥不會降低中風復發機會。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學教授梁慧康指,人口持續老化,相信心源性中風的患者數目也會繼續上升。他提醒房顫患者應定時覆診及依從服藥,才能對降低中風復發的風險。
心源性中風可以十分突發 依時用藥對治療十分重要
67歲的石女士,在半年前因中風入院。其丈夫溫先生指,丸太於年初一吃完晚飯後,突然從沙發上滑下,隨即致電救護車送院。 石女士送到威爾斯親王醫院後,立即打了通血管針,完成手術後,住院住十天便出院。石女士仍有服食新型薄血藥,溫先生指至今也會「日日監住佢食藥。」
葉耀明指,幸好石女士及時送院,並指急性中風而送院的患者有很多,提醒心房顫動的患者和市民要多加留意自己的血糖、膽固醇、血壓是否有異常,以便及早檢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