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現鯨魚蹤影 專家指較罕見料屬布氏鯨 籲勿一窩蜂觀鯨致擱淺
白沙灣遊艇會今(13日)在Facebook專頁上傳影片,指西貢水域驚現鯨魚在水中暢泳,引起大批網民關注。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代理海洋保育主管彭莉恩表示,從網上片段見到的鯨魚身體特徵及覓食行為,該尾鯨魚有可能為布氏鯨。
而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亦表示,該條鯨魚屬鬚鯨一種,推測大機會是布氏鯨或角島鯨。他指事件屬罕見,因香港水域多近岸淺水,較少有鯨魚等外海品種游入,但每隔兩三年香港也有錄得鯨魚出沒紀錄,料「不小心」游入。他指鯨魚在港海域出現,時常會被船撞到或被其噪音嚇到,導致其導航能力更失靈,誤游更淺水地方致擱淺,建議市民勿一窩蜂湧往西貢觀鯨。
▼2023年7月13日西貢鯨蹤▼
料長7至8米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表示,網上流傳影片片長較短,未能看清全部特徵,但可看出是鬚鯨一種,推測較大機會是布氏鯨,或2014年曾在香港人出現的角島鯨,又指單憑影片目測,該鯨魚或長7至8米,「都算幾大」。
他表示,香港水域近岸且較淺,故有鯨魚游入屬罕見,但本港每隔兩三年都會間中有外海品種出沒的紀錄,且大多在西貢水域發現,因香港東面水域接壤太平洋,但也曾在西部水域或大嶼山等發現過鯨魚。
他表示,鯨魚游入香港水域有不同原因,「例如盪失路,或者佢身體有病,令佢導航系統出現問題」。他稱一般大型鯨豚游入香港水域,兩三天內有機會被附近的船撞到、或被其噪音嚇到,甚至太多人去看牠,遍致其導航能力更加失靈、更迷路,甚至游入更淺水地方導致擱淺。
鄭家泰稱,今次在西貢發現的鯨魚屬鬚鯨一種,屬於過濾性捕食生物,即張大口「飲水」,並過濾當中的魚類及蝦等,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外國有案例,有啲潛水或滑浪人士唔小心捲入,都未必會吞,甚至會吐出嚟。」
他建議市民勿故意出海觀望牠,若出海時不小心碰上,適宜關閉引擎遠觀,避免鯨魚不小心撞到船隻釀成意外,也可讓牠有更多空間找到路離開。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代理海洋保育主管彭莉恩表示,從網上片段見到的鯨魚身體特徵及覓食行為,該尾鯨魚有可能為布氏鯨。
彭莉恩指,布氏鯨為鬚鯨的一種,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機會裏找到他們的蹤影。不過香港為近岸水域,常住的鯨豚類為中華白海豚及江豚,有時候會零星紀錄到其他鯨豚類的蹤影,可能為遷徙時經過、或迷路所致。
她建議及政府部門留意未來數天鯨魚有否停留、或有顯示迷失方向、或其他異常行為,亦建議市民不要蜂擁前往尋找鯨魚;因為密集船隻來往或引擎聲音都可能會為鯨魚帶來壓力及騷擾。
▼2022年4月果洲群島現鯨鯊▼
海洋生物學者、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亦表示,相信該鯨魚為鬚鯨一種,並稱香港水域不時會有鯨豚,香港也曾錄得幾十種不同鯨豚出沒的紀錄。
他表示,鯨魚一般在深水地方,近岸出現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鯨魚幼體脫隊游入淺水地方;二是鯨魚本身或較老及有病,令其導航能力失效導致亂游。他稱一般只有殺人鯨及偽虎鯨等有機會具攻擊性,而鬚鯨多吃浮游動植物及魚類,不會侵襲人類,故不需擔心。
▼2020年維港近百條偽虎鯨▼
西貢鯨魚在哪裡被發現?
白沙灣遊艇會7月13日表示,會內的帆船教練在西貢水域發現一條鯨魚(whale)在水中暢泳,影片可見鯨魚在近岸海域暢泳,不時將部份身體浮出水面,場面罕見。漁農自然護理署確認,13日下午接獲警方通知指在西貢牛尾海一帶水域發現一條鯨魚,署方將派員到該處附近一帶巡視。漁護署呼籲市民如發現鯨魚,必須保持適當距離。
布氏鯨在香港是否常見及會否襲擊人類?
布氏鯨(學名:Balaenoptera brydei)背部深灰色,腹面黃白色,是一種不經常浮在水面上的鯨魚,它的體表常附着一些浮游生物。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稱,今次在西貢發現的鯨魚屬鬚鯨一種,屬於過濾性捕食生物,即張大口「飲水」,並過濾當中的魚類及蝦等,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由於香港水域多近岸淺水,較少有鯨魚等外海品種游入,但每隔兩三年香港也有錄得鯨魚出沒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