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通|八成港人登記使用 醫衞局研究立法規定上載重要醫療紀錄

撰文:余心美
出版:更新:

2016年推出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健通),在疫情後錄得大幅增長,已登記使用的市民由五年前的90萬人,增至2022年的逾570萬人,佔全港人口近80%,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下載300萬次。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12日)答覆立法會口頭質詢時表示,現時醫健通可互通的醫療紀錄超過30億個,下一步是改善私營醫護機構上載紀錄的情況。
他表示,會研究以立法方法規定上載重要醫療紀錄的可行性,令公私營醫護服務提供者可以取得必要的資料。

570萬港人登記醫健通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今日口頭質詢政府醫健通的應用情況。盧寵茂回覆表示,已登記醫健通的市民由2018年約90萬,大幅增加至2022年超過570萬,佔全香港人口接近八成。同期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下載數字亦達到300萬。其中15至64歲,及65歲或以上登記的人數,分別佔兩個組別人口超過八成;14歲或以下的登記人數,佔該組別人口約三成。

已登記醫健通的人數與人口比例。(立法會文件)

每月健康紀錄取覽量超過16萬次

現時醫健通可互通的醫療紀錄超過30億個,過去3個月每月平均電子健康紀錄取覽量超過16萬次,流動應用程式每月平均登入次數超過60萬次。公立醫院和診所已參與醫健通並上載醫療紀錄,衞生署的診所及服務點亦已參與並陸續更新系統。

私營醫療界別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全香港13間私家醫院,及超過2,800間私營醫療機構已經登記參與醫健通,涉及約4,700個醫療服務地點。至於登記並可取閱醫健通的醫護人員,合計有超過12,000多名醫生和牙醫,以及約40,000名其他醫護人員。

改善私營醫護機構上載紀錄

盧寵茂表示,現時絕大部分醫療紀錄均來自公營醫療機構,比較單向,未能完全發揮醫健通連通公私營電子健康紀錄的原意及潛能,「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改善私營醫護機構上載紀錄的情況,以及利用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鼓勵市民更好管理自己的健康。」

他稱,會聯同私營醫護機構以及醫療資訊範疇的科技合作夥伴開展一些協作項目,加強技術交流協作和累積經驗,從而強化系統數據互通的技術基礎,而推動私營醫療資訊科技系統與醫健通的進一步融合。醫衞局亦會規定,所有參與政府或政府資助醫療計劃的醫護服務提供者,必須使用醫健通和上載病人關鍵醫療及服務數據,以提高不同醫療服務的協調及連貫性。

研究立法規定上載重要醫療紀錄 免錯誤處方

盧表示,會規定所有參與政府或政府資助醫療計劃的醫護服務提供者,必須使用醫健通和上載病人關鍵醫療及服務數據,以提高不同醫療服務的協調及連貫性。又指局方亦會研究以立法方法規定上載重要醫療紀錄的可行性,令公私營醫護服務提供者可以取得必要的資料,減少重複檢查,避免錯誤處方。

醫院管理局採用「臨床資訊管理系統」(CMS)。(資料圖片)

研究讓市民在非香港進行的醫療紀錄上載 達至雙向互通

他又稱,會進一步優化醫健通系統,讓用戶透過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可以一站式申請電子醫療紀錄。局方亦正研究讓市民把其非本地醫療紀錄資料上載到醫健通,例如市民在非香港範圍做的一些醫療檢查或治療,有關紀錄可以上載到本地的醫健通,以供本地醫護專業人員參考,以達至「雙向互通」。

跨境應用需考量保障私隱

至於跨境電子健康紀錄的應用,盧表示,由於關係到病人的健康紀錄,屬敏感的個人資料,必須要確保病人的權利、私穩及數據安全得到保障,並且有效監管存取及使用,需要充分考量本港與內地在系統技術、私隱保障、數據安全以及法規相容性等問題,按步就班拓展跨境應用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