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擬增非本地生限額至40% 學生憂校園公共資源不足應付
8間資助大學的學士課程可招收非本地生自費入讀,上限為核准學額總數20%。近日有報道引述消息指,有關限額將會放寬至40%。教育局回覆查詢指,港府致力透過一系列措施,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包括錄取非本地學生入讀專上院校,並不時檢視相關數據,按需要考慮採取適當措施。
港大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戚由康認為,大學增加非本地生學額前,應思考校內公共資源是否足夠應付,以港大為例,每逢考試前自修室及圖書館等均不敷應用。另外,目前非本地學士學生以內地生佔最多,戚由康認為,反映增加限額對於推廣大學國際化的效果或較細,應思考如何吸引更多非內地學生到本港院校就讀。
非本地生學額擬上調 教資會:支援教育局考慮
近日《南華早報》引述消息指,教資會計劃放寬八間資助大學非本地學生取錄限額,由20%增加至40%,以約1.5萬個資助學額計劃,即由約3,000個,增至約6,000個,料最快於24/25學年實施,同樣安排亦適用於研究生課程。
教資會回覆查詢指,社會近期在招收香港以外學生上數上限方面提出建議,教資會為教育局提供意見及支援,讓當局作出考慮。教資會指,八間公帑資助大學,以滿足本地學生的升學需要,及培育人才為首要使命,在確保教學質素及不涉額外公帑的大前提下,招收非本地生修讀授課式課程,締造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惠及學生、大學及至整體經濟。
教育局回覆指,港府致力透過一系列措施,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包括錄取非本地學生入讀專上院校。局方不時檢視相關數據,並按需要考慮採取適當措施,以進一步推展有關政策目標。
內地生佔非本地生人數最多
根據教資會數字,整體八間資助大學非本地學士人數有上升趨升,其中港大和科大的非本地生比率更「超標」,2022/23學年分別錄得23.7%和22.4%;共餘院校的非本地生比率,介乎10.1%至17.8%。
按照政府統計處6月的《香港統計月刊》分析,八大資助學士及研究課程的非本地學生當中,以內地生佔最多,本學年達到74.8%,七年間平均每年升幅是5.1%。
港大校委會本科生代表:須思考大學資源、如何推動國際化
港大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戚由康認為,有關政策需要審慎推行,若放寬非本地生限額,將會增加大學整體學生人數,須留意大學公共資源是否足夠承受。他指,本地大學的公共空間較其他國家的大學少,不少設施更早已飽和,以港大為例子,每逢考試前,校內自修室及圖書館等設施均爆滿。
參考港大年報,本學年有56.4%非本地學士學生為內地學生。戚由康認為,校內不少內地學生具相當高的學術水平,不過,數字反映大學推廣國際化方面並不顯著,即使大學提高非本地生限額,亦未必見效,須思考如何吸引更多不同國籍學生到港就讀。他又提到,身邊不少同學都考慮畢業後赴海外發展,認為政府除吸納人才,亦應研究措施,挽留本地學生。
周文港:內地生佔多是全球趨勢
教大協理副校長(大學拓展)、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周文港指出坊間不少人有誤解,提高取錄限額後,非本地學生會與本地學生爭資源,事實上兩批學生是分開「兩條隊」取錄,不會影響到資助學額的運作。不過他同意,增加非本地生的同時,本地院校的課室容量、圖書館等硬件配套亦要有所增加,以保持學習環境的水準。
對於非本地生主要來自內地,周文港認為內地留學生增多是一個全球的趨勢,即使在英國院校,亦有25%留學生是來自內地,其次是印度,而全世界的留學生都以中、印為主。他認為,吸引非本地學生到港留學後,應要思考如何令他們日後在港發展,建議香港凝造一個包容開放的文化,例如深圳以至新加坡近年吸納到不少人才,因為當地很歡迎外來人,「香港要返去以前果種擁抱外來人嘅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