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擬建造業引入外勞 工會調查逾八成工友反對 人手不足是假象
消息指,政府計劃透過特別計劃,在建造業輸入過萬名勞工,涉及不同工種,包括紥鐵工和搭棚工等。香港建造業總工會今日(24日)公布調查稱,逾八成受訪工友反對輸入外勞,有約77%人認為輸入外勞會造成本地工人失業。工會質疑,建造業界人手不足只是資方製造的假象,只是希望以輸入外勞降低成本。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今年4月20日至5月3日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了 608 名工友。調査結果發現,有 81.3%人不贊成輸入外勞,有八成半人認為,輸入外勞將會影響工種發展;76.8%人認為輸入外勞會影響到本地工人失業。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指出,香港現時有60萬註冊工人,其中只有24.2萬工人屬於熟練技工、半熟練技工,超過36萬為普通工人。他相信若能將餘下普通技工培訓為半熟練技工,能紓緩人手不足問題。他又認為,政府應有序推出公務工程,避免多項工程同期展開,令工友「一時飽死、一時餓死」。
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質疑,建造業人手不足是假象,他舉例指香港在1997年前,搭棚工人需求大,僱主會大幅加薪吸引更多人手,不惜由800元日薪,增加到2000至4000日薪。不過,按現時僱主招聘工人薪金所見,僅佔正常薪金水平一半,所以沒有人願意應聘,如扎鐵工人,按工會標準應為日薪約2600至2700元,但僱主只給2000至2200元。
工會建議政府有序推出工程,避免多項工程同期展開,縮減爭搶相同工種技術工人的機會,減少工人出現「一時飽死,一時餓死」苦況,亦可解決人手不足。此外,工會建議將現時「日薪制」改以「日薪/月薪雙軌制」方式,解決因開工不足而影響收入問題,吸引新人與青年入行。
工會又建議,政府可推出「一技多能」政策,讓工人掌握一門或多門技術,如坭水批盪工人掌握砌磚、鋪瓦技術。另外,政府應增撥資源在新技術及「智能建築」培訓,如「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建築資訊模型」(BIM)。另外,政府應增加就業選配工作,讓市民得到更多招聘消息,及透過相關工會設立招聘中心,為轉工的工友提供職位選配服務。並且提供青年人專業培訓,例如推動大轉校開設更多相關學科,早作人才儲備專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