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千長者參與膝痛管理計劃 行路15分鐘要休息 鍛練後可行3小時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在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於2019年推行為期4年的賽馬會「無痛E世代」長者膝痛管理計劃,吸引 1,292名長者參與,他們先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再按他們的膝痛情況及體能測試結果,然後使用由計劃特別研發集運動、人工智能遊戲、治療三項功能於一身的運動應用程式「雙膝掌門人」,訂立專屬運動處方。
有參加者表示參加計劃後膝關節情況有大幅改善,他提到以前行路15分鐘便要停下來休息,經鍛練計劃後,行路三小時亦沒有問題。
計劃為期六個月,首三個月主要針對痛症紓綬、情緒自我管理,以及飲食體重管理,之後三個月主要為運動管理、和膝友支援,在計劃的第三個月及第六個月,參加者需進行各一次全面評估。
而「雙膝掌門人」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可實時偵察玩家動作,令程式人物擺出同樣姿勢,當印有不同姿勢的卡板向角色迫近時,長者只要做出相同動作,角色就能通過卡板得分。
所有動作均由計劃的物理治療師設計,分為伸展運動、強化肌肉運動、平衡力運動、及關節紓綬四大類,更會即時自動截圖紀錄他們的運動姿勢以及關鍵點等數據資料,長者在與物理治療師會面時,治療師可作出評語,與長者一起檢討動作及運動組合。
區先生及太太是計劃的參加者之一,區先生提到去年左腳走路時關節突然有怪聲,醫生指是膕窩的位置生骨刺,但又未到要做手術的地步,雖然有進行物理治療及針灸,但情況卻未有大幅改善。直到去年參加計劃,除了6個月的訓練外,之後亦一直有保持照計劃的方針鍛練,再多2個月後情況出現大幅改善。
區先生指他以前深受腳痛的困擾,大約走15分鐘便要停下來拉筋舒緩,而在參加計劃及自行保持鍛練後,現在行路3小時亦沒有問題。他又指走路的姿勢都有不同,形容以前是「拖住隻腳嚟行。」過去上落樓梯時亦要兩步一級,現在則可以一步一級,較過去更敏捷。他認為面對膝痛要積極面對,「實有方法解決到,千祈唔好做懶人。」
聖公會指調查發現,大部份計劃參加的長者,在柔韌度、下肢肌肉耐力測試、靈活度及平衡力均有顯著的提升。按照相同年齡層和性別群組作對比,計劃前接近三成參加者柔韌度不達標,三個月的介人後,輕度、中度及嚴重組別的參加者的表現均有顯著提升,中度組別參加者柔韌度總體達標的比例增加至八成半,並能於6個月内維持。
調查亦反映靈活度及平衡力表現有改善,透過計時起走測試結果可見,參加計劃後高風險跌倒人士比例由 27.4%減至 15.4%。而下肢肌肉耐力測試方面,計劃前整體只有4成合格率,在計劃後六個月評估顯示,其達標比例增至7成。
香港大學運動中心總監謝家德指,運動及鍛練不單能幫助膝關節繼續活動和變得更靈活,還可以加強膝蓋周圍的肌肉,讓膝蓋維持在正確的位置上郁動,加強膝蓋周圍的肌肉,能幫助面對不可預見的情況,例如滑倒或踩到不平坦的地面,並立刻採取糾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