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勞顧會勞方代表稱現機制有效 憂大量輸入衍黑中介問題
多個行業近日紛要求輸入外勞解決人手荒,有消息指,當局正研究澳門外勞模式,准許受聘的外勞放工可回內地居所,不強制留港。勞顧會勞方委員、勞聯副主席譚金蓮今早(12日)在港台節目《千禧時代》表示,疫情前每年約有3,000名外勞批准來港,機制一直行之有效,又指部份申請實質所需的人手不多,認為政府無必要另設機制。她又擔心大量輸入外勞後,將如澳門、新加坡等地衍生其他問題,故建議政府應推行產業升級,指外勞僅屬短期解決方法,並不長遠。
譚金蓮指無必要另設機制
譚金蓮表示,現時每年批准約3,000名外勞來港,主要為建造業及安老院舍服務,其他行業若有實際需要亦會批准,認為機制一直以來行之有效,政府無必要另設機制。她擔心若全面輸入外勞,或會帶來「黑中介」問題,聘請來港的外勞甚至不懂插喉、餵奶,恐影響市民的利益。
本港旅遊、餐飲業等恢復速度不快 實質所需人手不如以往
她又指,經過三年疫情,部份從業員仍持觀望態度,考慮是否重操故業,加上本港旅遊、餐飲業等恢復速度不快,認為實質所需的人手,並不及全面復常的水平,同時從業員亦要接受培訓才可重投市場,建議政府應多管齊下釋放人手重返市場。
倡推電子支付協助業界產業升級
她認為,善用科技可減少勞動力,例如本港雖然已推行電子支付,但業界仍另聘員工收款,反而內地由下單至付款均已實現無人化,「但我哋香港仍然要請人去做」,認為政府反而應考慮協助業界升級。
檳城立例禁止輸入廚師避免影響傳統飲食文化
談到澳門模式,譚金蓮表示澳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檳城等大量輸入外勞的城市,近年開始感受到苦果,例如檳城便立例禁止輸入廚師,避免影響當地的傳統飲食文化;新加坡亦以高科技及培訓為產業轉型升級。她指,外勞僅屬短期解決方法,並不長遠。
外勞僅兩年合約減業界競爭力
至於跨境工作方面,她認為過去的外勞由僱主安排食宿,若實行澳門模式將改變性質,甚至引伸其他問題,例如影響本地人才留港發展意欲。她又指,香港作為購物及飲食天堂,提供服務講求質素,認為外勞僅兩年合約會減少業界競爭力,亦難以聘請及挽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