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變殺生】龜殼刻字 醫院水池龜食龜 引水道一晚現50田雞
近年胡亂放生的新聞,不絕於耳,當中曾有大批淡水的紅耳龜(巴西龜)被放進大海中,「放生」等同於「放死」,又何來積福之有?有保育團體認為,放生人士對動物生態認識不深,才會好心做壞事,希望社會加強教育及政府立法規管。
「盲放生」風氣,原來已「入侵」醫院水池、水塘等地。有醫院水池聚集數十龜隻,有草龜、紅耳龜,甚至攻擊性強的鱷龜。保育團體指,水池的放生龜因「冇人餵」,曾出現,「龜咬龜,有啲得返個殼」的慘況。
究竟呢啲行為係積福定係作孽?
放生龜殼上刻字
「究竟呢啲行為係積福定係作孽?」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助理保育主任陳文灝表示,紅耳龜是一種很普遍被放生的品種:「很多時發現龜殼上有刻字,例如有放生者的名字,惟龜背其實佈滿微絲血管,牠們是有感覺的,可能於放生之前已經飽受折磨。」
人工飼養動物 喪野外求生能力
放生人士及團體對生態環境了解有限,以致動物存活率低,對放生地區的生態亦有影響。「無論是外來或原生物種,都會對環境造成損害。」原來,外來物種或帶有外地寄生蟲或病菌;一些物種,例如紅耳龜侵略性高、繁殖力強,與原生物種競爭,都會造成威脅。即便是原生物種,其實亦因本為人工飼養,喪生野外求生能力,放生後亦難以存活。例如早前於元朗雷公田一條引水道,一晚尋獲約50隻田雞,亦發現有很多田雞的屍體。此外,部分動物亦可能會再被捉走,再次造成傷害。
與外來龜種雜交 污染原生基因
外來物種除了對原生物種構成生命威脅,更有基因污染之虞。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保育顧問、本為浸大生物系講師的宋亦希表示,去年於香港首次發現懷疑有外來龜種與原生龜種雜交,令本地族群的基因獨特性流失。陳文灝指,與其放生救動物,倒不如茹素,或做動保、環保義工。
頻危的眼斑水龜,目前少於五個地方可以找到,但於其棲身地,宋亦希同時找到齒緣攝龜,相信是有人放生,令他詫異的是,該處一隻幼龜,由外觀特徵來看,相信是眼斑水龜及齒緣攝龜雜交產下的後代,擔心因放生造成基因污染,以後難以再尋獲純種的眼斑水龜。
見過有啲龜被咬咗手手腳腳,有啲龜畀咬到得返個殼。
放生地點缺乏食物 自相殘殺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行政總監段國樑表示,近年留意到放生「黑點」愈來愈多,多區亦出現專供「放生」的動物售賣。「中心五年前每年接觸幾隻放生的動物,但現時中心一半、超過100隻動物,都係放生救回來。」放生地點包括九龍水塘、荃灣碼頭、北角碼頭、東區醫院、柴灣公園等地。不過,這些地點本不作飼養動物之用。他曾見過有水池內龜隻疑因缺乏食物,出現自相殘殺的慘況,除了龜吃魚,更有龜食龜!「見過有啲龜被咬咗手手腳腳,有啲龜畀咬到得返個殼」。
記者往東區醫院水池視察,發現池內有約60至70隻龜,主要為紅耳龜,而另一邊水池亦有多條魚。水池邊立下不准餵魚及龜的牌子,有保安員稱有職員會餵飼。至於柴灣公園的水池亦有龜及魚,當中龜最少有40隻。清潔工人表示,龜及魚由公園管理,但相信有少部份龜隻是有人棄於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