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藥|醫生:一日開幾十人份量「梗係濫開」 靠申訴人頂證追查

撰文:譚皚璧
出版:更新:

深水埗一間診所門外疑有多人排隊看醫生後,獲取處方減肥藥Panbesy再轉售圖利。有專科醫生認為,有專業操守的醫生絕對不會向病人處方Panbesy,事件明顯看到有人「濫開」藥物,但要監管必須有申訴者向醫委會投訴及舉證。另有藥劑師指出,要證明醫生有否涉及濫開減肥藥物很困難,更不諱言「可能真係要食死人」,才能引起當局關注及介入調查事件,一般只能從醫生道德方面,交由市民自行評價。

香港肥胖學會會長周振中強調,Panbesy推出時只有三個月臨床醫學數據,一般有專業操守的醫生都不會使用。(資料圖片)

本身是內分泌及糖尿病專科醫生的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周振中指出,Panbesy含有芬特明成分,屬於興奮劑,雖已面世超過半世紀作減肥用途,但推出時只有三個月的醫學臨床數據,以今時今日的醫學角度判斷,一般有專業操守的醫生都不會處方或建議病人服用。

臨床數據少欠安全 一般醫生不建議服用或處方

他強調,如果求診病人只是僅僅超重,或為改善外觀,醫生多數建議從控制飲食、多做運動等改變生活模式方面入手,現時醫治肥胖症,主要使用安全又有效醫治糖尿病的腸泌素針劑,但這類針劑藥物價格高昂,且不是簡單藥物,並非普通家庭醫生能夠使用。

問到每日有數十人排隊聲稱減肥,並獲取須醫生處方的Panbesy,當中有人是否涉有濫開藥物之嫌,周振中稱不評論涉事醫生的相關行為,但他同意有關情況:「咁梗係濫開啦!」周振中表示,現行機制有監管醫生的專業操守,但一定要有申訴者向醫委會投訴。

醫生:事件不尋常 籲追查病人藥物去向

家庭醫生林永和亦認為事件「有啲唔尋常」,或可能涉及醫療專業上的行為問題,值得相關部門深入了解。他形容一般醫生不會處方Panbesy,因為只有短期效用,如要控制體重,最重要長期靠飲食習慣和運動配合。即使醫生認為病人有醫學上原因的需要使用Panbesy,每次只會處方一至兩星期的份量,甚至最多一個月份量,若長期使用超過三個月,有可能會出現嚴重副作用,包括失眠、焦慮及引致心血管病,甚至上癮。

他指出,有人在診所門外炒賣減肥藥,責任的確是買藥和賣藥人士問題,但醫生在專業上亦有責任做好登記名冊,在危險藥物登記名冊上清楚列明病者姓名、住址及聯絡電話,還有處方份量及原因。

他同意行內會有害群之馬,若醫委會收到相關投訴,並非沒有辦法監管及追查個別醫療行為,例如可尋找登記名冊上的病人查問,及翻查病歷紀錄了解當時有否恰當地診症,但要定期巡查則較難。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要監管醫生操守難度高,除非涉及死亡或有多人投訴及舉證,否則只能靠市民自行判斷。(資料圖片)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Panbesy的唯一效用是控制體重,其成分芬特明的化學結構與安非他命相似,屬於最嚴格監管的危險藥物,必須由醫生臨床診斷處方。根據國際指標,若求診病人的BMI達到30或以上,或者本身BMI超過27,並因肥胖影響出現「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症狀,透過建議飲食和運動配合仍無效用,才會處方減肥藥物。

監察醫生操守難度高 須多人投訴舉證

若要處方Panbesy,醫生必須先為病人磅重計算BMI及向病人查詢病史,包括有否懷孕、餵哺母乳、患有肺高血壓、青光眼、心衰竭、心律不齊、中風及有高血壓等,若有任何一種症狀,都絕不適宜Panbesy。

他不諱言,其實監管危險藥物的法例一直存在,但當中仍有漏洞,容易被人利用「灰色地帶」進行非法商業活動,須由警方調查及執法。至於監察醫生的操守問題難度更高,尤其要證明有否涉及濫開減肥藥物,可能需要多位涉事病人向醫委會投訴、舉證。

崔俊明指,醫委會絕不會無故去監察一位醫生如何診症或質疑其處方判斷,即使有關醫生疑似濫開藥物,仍可以「非適應症治療」的原因「解畫」。他坦言:「可能真係有人死咗,先可以引起當局關注及介入調查,現階段只可以喺道德上,畀市民自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