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盧寵茂|盼改革私院制度助公營體系 難加入內地採購議價

01專訪盧寵茂|盼改革私院制度助公營體系 難加入內地採購議價
醫管局人手流失未止血,雖然港府早前已通過海外醫生免試修例,惟來港的醫生並不多。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接受《香港01》專訪,承認有移民潮等多種因素,令人手流失,招聘海外醫生亦因疫情有阻礙。他希望短時間內可以吸引到100名海外醫生來港,但目前只有約10人願意來港,離目標有很大差距。他說會集中到75間免試註冊醫學院中,多香港留學生的大學「搶人才」,下月醫管局就會派員去英國作為第一站。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總共時間 0:00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 關閉字幕, 選擇
        撰文:呂穎姍 勞顯亮
        出版:更新: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上任後多次炮轟私院疫情間的病床使用量,他周三(1日)接受《香港01》專訪時就重申「看病貴、看病難」是本港醫療體系的寫照,昐未來不是依靠「牙力」改善公私營醫療協作,而是從制度上去改革,未來目標是推動所有私院設套餐式收費及接收公院病人等。
        對於有聲音建議香港應加入國家集中採購機制,以解決現時買藥貴的問題。盧寵茂表示,會考慮相關建議,惟香港與內地一國兩制有不同關稅區,在執行上或有困難。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接受《香港01》專訪時,昐未來從制度上去改革私院協助公營體系。(余俊亮攝)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接受《香港01》專訪時,昐未來從制度上去改革私院協助公營體系。(余俊亮攝)

        號召私院支援不靠牙力靠制度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本港醫療體系崩潰,私家醫院未有及時伸出援手,惹來社會上的批評。盧寵茂去年8月26日出席疫情記者會,花逾五分鐘時間強調,香港醫療應由所有醫療人員承擔,指有八間接收公院病人比率少於六成,甚至是零,屬於不及格。

        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解釋,私院在疫情初期會定義新冠肺炎為複雜的案例,故未有接收,但隨着疫情轉變,政府會期望私院可以協助公營醫療體系,而事實上在政府介入後,私院已有明顯轉變,願意響應呼籲接收病人。

        不少人擔憂私院今次願接收疫症患者只是孤例,被問到日後是否有同樣有「牙力」可呼籲私院參與抗疫,盧寵茂表示不希望依靠個人去解決,而是從制度上去改革,強調私營醫療機構在突發事件未來一定要扮演重要角色,以分擔公營醫療的壓力。

        中大醫院屬私營教學醫院。(資料圖片 / 龔嘉盛攝)

        中大醫院試點推行改革

        「看病貴、看病難」是現時本港醫療體系的寫照,盧寵茂認為,私院收費貴而公院輪候時間長,故除疫情此類突發事件,他亦希望從制度上改革私家醫療體系,包括推動套餐式收費及接收公院病人等,令到中產階層有多些的選擇。

        他亦提到,中大醫院已進行相關的改革,而政府目標是希望將此推廣至其他私家醫院,以改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新醫院管理模式就是想走新一條路,(希望看病)不會像公營那麼難,不會像私營那麼貴。」

        心臟病「通波仔」支架在內地及香港的採購價差距甚大,內地採購價僅為原價的10至20%。(資料圖片 / 高仲明攝)

        內地採購議價能力高 香港不同關稅區難加入

        近年內地透過集中採購及談判議價等措施,令相關藥物的價錢大幅減低四至五成,個別藥物的減幅可以更大,有聲音建議香港應加入國家集中採購機制,以解決現時買藥貴的問題。

        盧寵茂同意,因中國內地人口多,故議價能量會比香港大,以抗癌藥為例,內地採購價最低僅為香港的17%,而心臟病「通波仔」支架,內地採購價僅為原價的10至20%。

        外國藥廠會根據兩地的國內生産總值(GDP)等因素去決定藥物的定價,確保不會有國家因不可支付藥費而無法購入藥物。盧寵茂直言,要加入國家集中採購機制執行上較難,因香港與內地一國兩制有不同關稅區,即兩地對藥物的進口關稅不同,「我們不會放棄想這個方法,但始終香港與內地一國兩制,大家不同關稅區。」

        盧寵茂去年8月26日出席疫情記者會,花逾5分鐘時間強調,香港醫療應由所有醫療人員承擔,指有8間接收公院病人比率少於六成,甚至是0%,屬於不及格。(資料圖片 / 夏家朗攝)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