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童患ADHD 做功課如打仗 專注力差礙社交 母親:難受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兒童喜歡「搞搞震」,經常「周身郁」,未必只是「百厭」,或可能是精神困擾。有7歲男孩患嚴重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惟公立醫院排期治療需時2年。其母表示,在輪侯治療期間,他每次上課都會「借尿遁」2至3次,默書成績每次更僅有「幾分」,「做功課等於打仗」。不但兒童受困擾,為人母親亦好難受。
有精神科醫生指出,公立醫院輪候看醫生最長高達3年,使病人錯過兩年的「黃金治療期」,延遲治療不單可令症狀惡化,更可能增加合併症的機會。

本港學童的功課壓力頗大。(資料圖片)

7歲童患ADHD 母親形容:做功課如「打仗」

劉小朋友今年7歲,現時就讀小學二年級。他於去年確診嚴重讀寫障礙及ADHD,但輪候公立醫院的門診治療需排至2018年10月,長達兩年。

劉媽媽透露,在接受治療前,劉小朋友成績很差,每次默書只有「幾分」,考試亦只有20至30分。此外,他亦缺乏專注力,平日做功課時常「坐唔定」,當遇上語文科目時,坐10分鐘已是「極限」。她形容,劉小朋友做功課時猶如「打仗」,每日至少需要兩小時才能完成所有功課。劉媽媽續指,他上課時常以小便為由離開班房,每堂至少發生2至3次。他的病情不但影響學業成績,更嚴重影響社交,他上課不單會騷擾同學,更會與同學打架。

劉小朋友(左)患有嚴重ADHD,做功課時常「坐唔定」,而且成績較差,默書只有「幾分」,不單影響社交,更每周被老師投訴。(王潔恩攝)
由於兒子患病,劉媽媽(左二)以前平均每周收到2至3個老師投訴電話,對她造成極大壓力,甚至辭掉正職工作。(王潔恩攝)

兒子患病母親增壓力 坦言自責兼難受

子女患上精神病,不單令他們難受,更為父母添壓力。劉媽媽指出,由於兒子情況嚴重,故常被老師投訴。她坦言,從前一星期會收到兩至三次投訴電話,令她不能安心工作,更直言「很難受」,「那時我全職工作,常收到相關電話,令我上班也沒有心機,上班時也常想着。」後來,劉媽媽的壓力情況更影響工作,她一度自責「上班顧不到家庭」,更覺得自己「教不好」,因而決定辭掉全職工作,轉為兼職。

劉小朋友正輪候公立醫院門診治療,但獲排期兩年始能就醫。不過,他於去年1月獲「維樂天蝴蝶計劃」提供免費診斷及治療服務,比原定時間快一年。現時,他需要每日服藥控制病情,考試成績由最高30分增至70分,劉媽媽亦再沒有收到投訴電話,她直言:「好開心!」

根據醫管局數據顯示,2015/16年度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病人個案,較2011/12年急升近5成,即由18,900宗升至28,800宗,令輪候時間最長高達3年。2008年的醫學研究顯示,全港有16.4%的青少年受到不同種類及程度的精神困擾,當中包括ADHD、焦慮症、抑鬱症,估計全港有4萬名兒童及青少年患ADHD。

兒童及青少年患病人數上升,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估計,情況與家長的認知增加有關,使他們懂得求助。她直言,病人發病首兩年是「黃金治療期」,一旦錯過,病人或因自信心低落而引起其他合併症,如抑鬱症等。

劉小朋友只對數學科感興趣,當功課與語文科有關時,他便感到不耐煩,坐下10分鐘已是「極限」。(資料圖片)
由於病人不斷增加,令公立醫院輪候時間不斷上升,最長高達3年,病人有機會錯過「黃金治療期」。(資料圖片)

醫生為基層兒童提供免費治療

林美玲表示,雖然兒童及青少年患病個案不斷上升,惟公營醫療服務未能配合,使病人錯過「黃金治療期」。為了病人可盡快獲得治療,「維樂天蝴蝶計劃」提供免費診斷及治療服務。現時,計劃共有12名私家精神科專科醫生參與計劃,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藥物及心理治療。

只要病人為18歲以下的本地學生、懷疑患有精神病、符合財務準則(領取綜援、收入低於家庭中位數的75%、領取學校書簿津貼計劃),便可以經轉介參加計劃,最快可於一星期內接受治療。直至今年4月初,計劃已為61名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