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破解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 發現7新致敏原 或有助治療過敏者

撰文:梁晉穎
出版:更新:

保持環境衛生非常重要,否則就會惹來各種蛇蟲鼠蟻,例如人見人怕的曱甴(蟑螂)。除了心靈上受驚怕,更可能令身體出現過敏。中大醫學院教授就透過對美國曱甴進行基因組測序和致敏原鑑定,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發現7種新型致敏原,或有助清楚過敏疾病患者的致敏原,並設計有效免疫療法。

曱甴佔致敏率在香港達45%

中大醫學院對美國曱甴進行研究,包括基因組測序和致敏原鑑定,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醫學院兒科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指,會進行這次研究是因為香港人普遍都有過敏疾病,包括哮喘、濕疹或過敏性鼻炎(即鼻敏感)等,而曱甴除了令人心靈上過敏,原來也會令人身體過敏。

梁廷勳表示,本地過敏患者中,曱甴佔致敏率達45%,是僅次於塵蟎的最常見致敏原因,「雖然社會對此認知在過去20年已提升,但始終缺乏曱甴致敏原完整資料,令診斷緩慢。」

臨床測試找到曱甴混合致敏原

現時要檢查過敏患者致敏原,就要做皮膚點剌測試。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解釋,皮膚點剌測試是把不同致敏原的萃取物,用針頭刺進患者皮膚,並觀察有否紅腫,就知道患者的致敏原為何。

「我哋有幾個案例,分別有咳嗽同鼻塞流鼻水的男童,出現瀰漫性蕁麻疹、即俗稱風赧(音近難)的13歲少女和10歲男童,都喺點刺測試中搵到曱甴混合致敏原,但咁搵實在太麻煩,好難分辦致敏原。」

曱甴會令部份人出現皮膚過敏。(林靄怡攝)

新基因組圖譜尋致敏原 或能針對治療

徐教授認為,要知道致敏原,就要清楚其基因圖譜為何。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熊慶就通過曱甴致敏患者的血清,驗出7個新致敏原。同時建構新的基因組圖譜,令美國曱甴的致敏原拓展到20組。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熊慶通過曱甴致敏患者的血清,驗出7個新致敏原。(林靄怡攝)

可助更準確地知道過敏患者致敏

徐教授表示,現在可以找到更多種的曱甴致敏原,就可以更準確地知道過敏患者的致敏原,並作出免疫治療。梁教授解釋,免疫治療是令患者不斷接受同一種致敏原,並令患者身體慢慢接受,「不過前提當然要知道係邊一隻致敏原先,所以我哋今次搵到更多致敏原係好重要」。

梁廷勳提醒大家最重要保持環境衛生,做好清潔以減少曱甴出沒。(林靄怡攝)

不過預防勝於治療,梁教授提醒大家最重要保持環境衛生,特別是即將迎來潮濕的天氣,「曱甴係視乎溫度而活躍,一到夏天就出哂嚟,同埋有嘢食嘅地方都好易引到曱甴,所以廚房要保持乾淨,我哋知道有居住環境可能較細,煮嘢食同瞓嘅地方好近,但都要提醒小朋友唔好喺床上食嘢。」

一蟲與曱甴基因相似 濕熱天氣要預防

提到潮濕,他們發現有另一種害蟲與其極相似,「我哋發現白蟻可能含有同曱甴極度相似的致敏原,所以一潮濕時都好易有曱甴。」他表示只有大家盡力保持衛生。

梁教授補充,他們在重組曱甴的基因圖譜時,發現曱甴基因中,有一個重要解毒的基因家族「穀胱甘肽S-轉移酶」,可能大大增強美國曱甴的基因組。「可能有幫助日後的殺蟲劑嘅,會有啟發作用。」

他表示已得到政府資助,研製一部致敏原檢查機,透過把致敏原放進晶片內並觀察數據,然後得出致敏原的種類。「希望各大醫院同診所都可以有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