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137區規劃曝光 日出康城以南填海20公頃 料可建5萬伙住宅
特首李家超去年底,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表示,將啟動將軍澳對出水域的填海工程,包括屬於第137區的將軍澳創新園(即前叫將軍澳工業邨)及132區的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
發展局今日(19日)就將軍澳區填海發展計劃舉行傳媒簡介會,當中137區的填海範圍,選址在日出康城以南、鄰近將軍澳海水化淡廠,佔地約20公頃,預料可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將會以公私營房屋七三比規劃,換言之,公營房屋佔3.45萬伙,預料最快2030年入伙。
公私營單位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最快2030入伙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將軍澳第137區現時有約80公頃土地,連同即將填海發展的約20公頃,可發展土地將達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計算,區內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5萬人居住。按公私營房屋七三比規劃,區內可提供約3.45萬個公營房屋,及1.5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預料最快2030年入伙。
發言人續指,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會圍繞擬設置於將軍澳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擬議鐵路站將位於大部份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
文件顯示,「將軍澳南延線」將會為將軍澳第137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並以重鐵形式從現有網絡,通過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海底的隧道延伸至137區,有關當局可能需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提供一小片土地保護在進入水底前的一小段鐵路走線。
▼將軍澳第137區及相關近岸填海初步發展大綱圖▼
區議員方國珊反對政府在將軍澳近岸填海,建議擴大137區的發展範圍,避免填海工程對區內住宅區及居民造成環境和健康影響。
她建議政府研究增加將軍澳綫南延綫隧道的海底深度,免除20米闊、1公里長之鐵路保護層的填海,另把相關配套設施遷入岩洞或另覓遠離民居的選址,擴大137區發展面積,減低對原有社區及居民的影響,讓居民安居樂業。
▼12月11日 將藍隧道正式通車,市民使用大橋行人路和單車徑▼
發展局發言人補充,新界東南堆填區(即將軍澳堆填區)現時只處理建築廢料,首批137區居民入伙前,會停用和完成修復,未來將規劃成休憇用地。當局指,132區、137區同樣在2025年啟動填海,前者2028年完成,而137區首批居民最快在2030年入伙時,可同時遷走現時在137區內兩個公用設施。
發言人承認暫時未有填海造價,但估計工程規模不大,「未必好貴」,同時承認政府有多項大型工程展開,「知道搞緊好多嘢,會睇住盤數。」但補充指填海20公頃就提供到5萬個單位,項目是值得推展。
而運輸局的研究指,暫不打算興建過海隧道接駁137區至去港島東,因為建隧道要投入大量資源,有相應發展機會才符合效益,但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故現階段不考慮。
發言人承認,將軍澳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都不會在首批居民入伙前已可投入服務,未來只會設交通交匯處等,由巴士、小巴接駁往返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再轉駁鐵路。
此外,發言人稱因應要興建將軍澳線南延,日出康城或要填海2公頃,日後會再視乎設計再決定。
▼12月11日 將藍隧道正式通車,市民使用大橋行人路和單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