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助院舍明年准輸入外勞 工聯會憂惡性循環 促劃一起薪2萬元
政府擬明年推出「特別計劃」,容許所有安老殘疾院舍,包括津助院舍輸入外勞。工聯會對此表明反對,憂慮引入大量外勞既不能解決行業人手問題,並造成惡性循環,除了令本地從業員生計受衝擊外,院舍服務水平亦無從改善。
工聯會今日(15日)發布研究報告,指政府首要工作是改善安老院舍員工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包括建議將前線護理人員薪酬劃一至2萬元或以上、縮短工時,並建議強化培訓計劃,搭建行業晉升階梯,吸引本地勞工入行。
本港安老院舍人手短缺,《施政報告》提出推出「特別計劃」,適度容許輸入院舍護理員。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透露,「特別計劃」將擴大輸入外勞至所有院舍,有別於以往只適用於私人院舍;並調整本地及外勞人手比例,以紓緩院舍人手壓力。
輸入外勞是「走錯路」
根據統計處「工資中位數」資料,院舍護理員工資中位數一直低於全港平均水平,差距多年來超過30%。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主任陳鄧源指,政府以擴大輸入外勞解決安老院舍人手無疑是「走錯路」,強調院舍護理員短缺的癥結並不在於勞工不足,而是職位作為專業護理工作,薪酬待遇長期偏低所致。
報告建議政府將前線護理人員薪酬劃一至2萬元或以上,並將行業本來的兩更制改為三更8小時制,同時增設夜班津助,亦提倡落實院舍使用樂齡科技,制訂院舍全職及臨時員工比例及改善院舍工作環境等,從而吸納本地勞工入行。
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副主任、立法會議員梁子穎表示,如進一步放寬外勞輸入,行業將可能靠外勞作前線護理工作,長遠將削弱和損害本地勞工的培訓。他說,目前護理薪酬待遇反映不了勞動價值,而且缺乏職業上流階梯,建議政府為行業搭建「由照顧作起點」的多元晉升階梯,在保健員職系內增加職級,並讓保健員銜接更高一級的「安老照顧專業」及「護理專業」專上課程,長遠設立照顧專業職系,並將安老照顧資歷逐步拓展至大灣區,豐富從業員事業發展。此外,工聯會亦建議加強培訓,例如將「護理服務啓航計劃」拓展至婦女、中年等群組,加強「先聘用,後培訓」計劃,建立一站式社區護理人才庫。
他又提及,政府現時雖然已投放不同資源培訓護理員,但資源不夠集中,分別分散於職業訓練局、僱員再培訓局以及不同政府的計劃,每間院校均收生不足,政府一直未能跟進。梁認為,倘政府能夠集中處理,有一個「基地」培訓員工,相信可有助行業發展,例如成立以安老事業為主的培訓學院,集中資源重點培訓本地青年,吸引新血入行。
憂輸入外勞致僱主更不會提高薪酬請本地人
醫院診所護理業職工會理事長潘惠賢則指,輸入外勞如不斷被政府「扭鬆」,包括津院在內的僱主自然不會再提高薪酬聘請本地人、 亦不願改善院舍環境、工時以至使用樂齡科技,屆時要招聘本地人人行將更為困難:「長期倚賴輸入外勞,當如果有一日外勞唔嚟嘅時候,我哋本地工人又退晒場,長者護理員年紀大,老年問題愈嚟愈多,政府又點解決呢?」她認為 ,外勞護理質素存疑,僱主剝削外勞、不恰當照顧長者的個案時有發生,增加外勞比例對於整體院舍水平亦構成影響。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形容政府現時的做法是「捨本逐末」,在未提升護理員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環境、工作強度以及行業晉升階梯下,便先行擴大輸入外勞,必然會影響本地從業員生計,工聯會難以接受。他要求勞福局先交待如何提升本地安老從業員生計,而非大張旗鼓去擴大輸入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