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袁國勇:建議食水氯含量提高兩成殺菌 或去年底已有個案
深水埗區爆發類鼻疽,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25日)早上,聯同衞生防護中心及水務署人員,到蝴蝶谷配水庫視察,調查傳播源頭。袁國勇視察後稱,暫未確定到源頭,相信泥土及食水都有機會散播病菌,由於區內有約10名患者甚少外出,亦無接觸乾泥土,故要研究其他傳播途徑,包括會化驗患者家居及區內售賣口罩等物品,會否帶有病毒。
▼10月25日 袁國勇及歐家榮視察蝴蝶谷配水庫調查類鼻疽疫情▼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25日)表示,累計31宗類鼻疽個案,其中22宗8月後出現,事件不尋常,受影響包括白田邨、石峽尾邨及李鄭屋邨等18幢大廈約一公里範圍,正調查區內供水系統。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因石硤尾及深水埗個案比例高,故衛生防護中心特別關注今次類鼻疽事件,遂循此方向在區內取環境樣本,並在理大地盤泥土發現四個樣本含DNA,他又提到,推測另一爆發原因或與食水受污染相關,今日在配水庫現場視察後,滿意濾水廠消毒程序,包括游離餘氯含量達標。
不過,他提到,游離餘氯含量會隨時間降低,呼籲長期病患者及長者,早上開啓水龍頭一分鐘後方方可用作食水,頭一分鐘流出食水亦應避免用作刷牙、洗臉及花灑沖涼等,「最好煲過先好入口。」
▼10月21日 袁國勇及張竹君到深水埗白田邨地盤調查類鼻疽疫情▼
袁國勇建議水務署增加食水氯含量,由100萬分之1增加到1.2,令游離氯含量足以殺死病菌,並於出水口增加紫外光消毒。他稱,建議於配水庫出口增紫外光消毒,相信可進一步確保食水安全,亦可減慢爆發情況。類鼻疽是風土病,每年有約10宗,今次集中於深水埗一帶爆發,需緊慎行事,現階段對爆發原因未有結論,與此同時,已於區內購買廉價口罩及消毒液,及檢取患者家居樣本作化驗,檢視其有否受到污染。
袁國勇又指,21個患者中,有10個甚少或從不外出,亦從未接觸泥土,故需一併檢驗其他可能性。他指,類鼻疽並無人傳人跡象,相信天氣轉涼及乾燥後,病毒生存率應會減低,盼相關措施足以控制感染情況。
防護中心則指,本港今年共錄得31宗感染類鼻疽個案,其中有22名患者住在深水埗,分別在8至10月發病,大部份在8月發病,分佈在16座不同大廈,只有2宗患者住同一座大廈,形容事件不尋常,至今仍未找出感染源頭。
▼10月18日 白田邨爆類鼻疽感染個案▼
袁國勇日前曾表示,暫未能確認深水埗區內爆發的感染源頭,需要在區內採集大量泥土和食水樣本檢測,故要到石硤尾配水庫以及蝴蝶谷食水主配水庫,以了解其運作情況。
至於白田邨一個重建地盤,有泥土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反應,袁國勇指已於地盤泥土灑上「熟石灰」,相信可大幅降低危險性,但暫未能確定地盤是否有爆發情況。他又指,倘將類鼻疽列為須呈報疾病,將更能掌握個案情況,但最終需交由衛生署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