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工程超支減少拉布 姚松炎籲仿傚外國另聘顧問研究項目效益

撰文:李大煒
出版:更新:

近年本港多項大型工程項目大幅超支,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姚松炎的議員辦事處發表研究報告,建議仿傚外國做法,聘請獨立顧問為工程項目進行評估,尋找替代方案。姚松炎期望,引入新方法評估工程項目,有助減少超支情況,亦可避免議員拉布。

姚松炎(右)期望,引入新方法評估工程項目。(李大煒攝)

姚松炎聯同其議辦事研究員馮蘊妍發表研究報告,指財委會過去兩個年度的基本工程儲備基金,分別錄得76億元和161億元赤字;而過去四屆財委會,所有造價超過10億元的基本工程超支後,申請追加撥款亦全數獲批,增加的款額超過611億,平均超支逾三成。

報告認為,「估錯數」原因在於項目倡議者為讓工程項目獲通過,低估實際開支和項目風險,高估效益。對於政府經常將超支歸因於建築成本上升,姚松炎反駁,工務工程項目本身所獲的撥款,已預期建築成本調整,項目亦有應急費用,若接連有工程項目超支,反映並非技術問題,而是「系統性偏差」。

籲引入「挪威模式」

報告建議,仿傚北歐國家挪威的做法,設立「質量保證計劃」,要求達一定造價的工程項目,需先由獨立第三方顧問評估項目本身方案、替代方案及不進行項目數種情況下的成本效益,並提出工程管理建議。挪威自實行有關做法後,超支項目由佔整體項目的七成二,下降至實施後的約兩成七。

馮蘊妍則指,發展局早於2012年已研究解決超支問題,當時局方委託學者進行可行性研究,了解香港可否參考英國的「參考組別預測(REFERENCE CLASS FORECASTING)」做法,將基建分成多個類別,如鐵路、渠務,計算同類工程過往因「樂觀因素」而低估的開支,將來有類似工程,有關工程交予議會審批時,就需自動提高一定比例的開支,減少「估錯數」。馮蘊妍期望,發展局可以公開該次可行性研究報告,讓公眾了解研究詳情。

姚松炎認為,若引入上述做法有助減少工程項目超支情況,財委會日後審議項目時亦會減少爭議,避免有議員不斷「拉布」阻止項目通過,他計劃於財委會提出議員議案,要求所有甲級工程項目均需提供第三方評估報告,研究項目成本效益,即所謂「挪威模式」,稍後會諮詢立法會法律顧問意見,並與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商討如何處理,預料財委會會於現有議程外,另安排獨立會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