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未打齊針長者憂疫苗安全性 曾祈殷指不良反應少籲盡快接種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本港疫情反彈,一項調查顯示,有長者輕視疫情威力,12%受訪者曾快測陽性但未有呈報,另逾半人誤以為年逾80歲始屬高危一族。此外,有70%未打齊三針的受訪長者表明擔心疫苗安全性,36%人更傾向盡量拖延接種或不打針。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指,Omicron BA.5已成主流病毒,其傳播力強,憂慮長者為免麻煩或擔心連累家人,未有呈報快測結果致未適時獲處方口服藥,大增重症及死亡風險。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則指,長者打針後較少出現不良反應,呼籲盡快完成接種,以加強保護。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朝輝(左)認為,社區長者普遍輕視疫情,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右)呼籲長者盡快完成接種,以加強保護。(陳淑霞攝)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今年8月初委托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研究,並成功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664名60歲或以上長者,逾半數受訪者認為年逾80歲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顯著較高,僅10%認為60至69歲人士感染後有較高重症及死亡風險。47%長者認為未來的疫情致病嚴重性將會變得輕微,31%認為傳染性會降低。12%受訪長者或其家人曾經快測陽性但未有上報。

未打齊三針的長者中,70%表明憂慮疫苗安全性,36%人更傾向盡量拖延接種或不打針。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朝輝認為,社區長者普遍輕視疫情,建議長者盡快打齊三針,如已接種第三劑疫苗達三個月,應盡快打第四劑,以加強保護。他又提到,不少社區長者快測陽性但未有呈報,推測他們或因擔心要檢疫或連累家人,甚至仍有人如常上班,社區感染風險大大提高,亦會影響自身病情,認為政府應多作解説及宣傳。

長者對疫情存有六大謬誤:

1/不覺得未來疫情嚴重
2/再次感染徵狀不嚴重
3/初老不是高危
4/三高不是高危
5/快測陽性不呈報
6/盡量延遲接種、甚或不接種疫苗

資料來源: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分析「社區長者對疫情看法及檢測行為調查」的結論

曾祈殷提到,BA.5是目前最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株,且其增長速度較BA.2快35%,致感染人數大增,「香港嚟得比其他國家慢,但唔代表無,係因為有社交距離措施(先姍姍來遲)。」

9月1日 銅鑼灣私家診所提供接種服務首日▼

+14

曾祈殷又稱,感染BA.5後症狀並非輕微,會出現高燒及喉嚨痛等症狀,病情持續期亦較長,引述今年7月心臟協會科學會議發表的心臟細胞研究指,感染後可致心臟細胞發炎、心臟衰竭甚至死亡,「可以一去不復返。」即使病徵輕微或無病徵,康復後亦可出現長新冠症狀,併發出現的心血冠病風險增63%。

他強調,BA.4或BA.5更具免疫逃逸能力,於第五波疫情曾經確診者,有機會再次感染,他引述一項美國研究指,二次感染的死亡風險為首次感染的逾兩倍。

▼8月30日 衞生署醫管局疫情記者會▼

不少人誤以為年逾80歲或居於院舍的長者始屬高危一族,曾祈殷提醒「初老」長者亦應留神,根據第五波疫情死亡數據,無打針的60至69歲年齡群組感染死亡率佔1.84%、70至79歲的無打針感染死亡率則達4.84%。他強調,逾50歲人士的扺抗力普遍下降,免疫反應保護較年輕人為遜色,多現「疫苗衰退症」情況,令各種感染機會增加,即使曾經確診亦有機會再中招,「千祈唔好諗住抗體水平夠,或者會喺短期內再感染。」

他又謂,長者毋須過分憂慮會出現不良反應而拖延打針,因「疫苗衰退症」所致,「長者打針後嘅免疫反應同副作用無咁強,紅腫熱痛者無咁勁,我阿爸、阿媽打完第四針都話完全無事。」另不應等待二價疫苗供港後始行動,「長者愈快打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