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耕技術種紫白菜苗全年可生產 24日收成口感滑 每百克賣$28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香港土地資源有限,難以大規模發展農業。漁護署及菜統處合作設立的「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第二期今日(26日)正式投入運作,更引入三款水耕種植科技及環控水耕技術,成功栽培出西洋菜、紫白菜苗及金盞花。新技術下,菜品可全年生產,當中以紫白菜苗收成期最短,僅需24日,每平方米可收割1.2公斤,相關產品可在菜統處網上平台訂購。

中心經多年測試,已成功栽培出西洋菜(左)、紫白菜苗(中)及金盞花(右)。(盧翊銘攝)

農耕技術隨著時代發展,本港農耕用地稀少,室內水耕則成為農業的新出路。室內水耕相比泥土種植,可節省90%用水,亦可利用工廈等室內用地,不受四季的氣候影響全年種植,自動化技術亦能節省人手,適合香港採用。

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第二期採用「可移動水耕栽培系統」、「氣霧耕作系統」、與中大合作研發的「自動化水耕種植系」,可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研發新技術節省土地、人手及時間

漁護署農業主任(有機耕作)王灝雲表示,「可移動水耕栽培系統」以多層式種植架,能盡用有限的工作空間,並利用遙控系統遠端監控及管理各類環境參數,可減少農場的操作人手及提升產量。

「自動化水耕種植系統」則以機械人負責播種、播種、收割及搬運等工,農民更可透過簡單易用的任務排程系統,安排晚間種植,進一步節省人手及時間。

氣霧耕作系統每平方米可種植超100棵蔬菜

至於旋轉式設計的「氣霧耕作系統」,採用噴霧式灌溉系統,能減少灌溉水用量及種植燈,產量與現行多層式水耕系統相若,每平方米可種植超100棵蔬菜,適合根莖作物種植。

漁護署農業管理主任(農場現代化)李耀燿表示,中心經多年測試,已栽培出3款營養價值高的蔬菜,適合本地市場,味道與傳統耕種並無分別。他強調,由於3款蔬菜未在香港普及,認為不影響市場價格。

西洋菜本只適宜低溫季節種植 新技術可全年生產

其中,西洋菜本來只適宜在低溫的季節種植,但利用新技術則可全年生產,播種至首次收成只需33日,兩個月可收成3次。

至於紫白菜苗及金盞花,亦可全年生產,前者為雜交新品種,富含花青素,口感軟滑,由栽種至收成只需24日。後者具豐富葉黃素,可製成甜品或花茶,收成則需50日。

西洋菜每平方米收成量達1.2公斤 每公斤售80元

產量方面,以每平方米的面積計算,西洋菜及紫白菜苗,分別可收成1.2公斤,金盞花月平均10朵,重量約100克。市民可於菜統處網上平台訂購,西洋菜80元1公斤、紫白菜苗28元100克,金盞花則30至45元。

5年內回本 中心今年首推培訓計劃

李透露,上述系統由研發至今耗資約400萬元,已栽培16款品種,投資者可聯絡漁護署洽談,由政府提供種子試種。他亦指,已有投資者透露可於5年內回本。

漁護署指,為推動技術知識轉移,並吸引年輕人投身農業,中心今年首次推出「水耕種植實習培訓先導計劃」,為有興趣的投資者、初創農夫及本地專上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及實習機會。如有興趣可致電2708 3878或電郵cehrdc@afcd.gov.hk與中心聯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