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政府研徵擠塞收費 團體倡增泊車轉乘:車主過海有目的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西區海底隧道專營權將於明年屆滿,運輸及房屋局日前提交三隧分流新方案,建議實施過海隧道「擠塞徵費」,另會考慮三隧劃一收費,免司機為「慳隧道費」繞路;同時預告加過海私家車隧道費。
立法會議員陳恆鑌認為,擠塞收費可增加司機出行彈性,但認為西隧減價較能治本;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則認為,除非僱主實行彈性返工時間,否則擠塞收費難以行得通,「(價格)太少起不到作用,太貴就徵罰車主」,兩人同樣認為增設泊車轉乘優惠較奏效。運輸署副署長邱國鼎則指,將進行細化分析及交通習慣調查,期望於年底提交具體定價詳情。

+1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於港台《千禧年代》表示,現時各隧道於所有時段劃一收費,於使用上而言並不公平,他相信擠塞收費可予駕車人士「多個彈性」,可選擇調節出門時間,惟未必足以紓緩擠塞情況。

陳恆鑌:西隧減價即可防繞流

他提到,現時三隧於繁忙時段接近飽和,本身可調節空間不大,他認為,若西隧減價,相信可助紅隧分流,但更有效做法則是於大欖或小欖隧道增設泊車轉乘優惠,始有助減整體交通擠塞情況。

當局認為三隧均一收費,可減少車主繞道行使,陳恆鑌則認為,其他隧道不一定需要加價,西隧減價即可防繞流。

李耀培表示,要實行擠塞收費,除非僱主實行彈性返工時間,否則難以行得通,且調節收費時,「(價格)太少起不到作用,太貴就徵罰車主。」(資料圖片 / 歐嘉樂攝)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於同一節目表示,擠塞收費不會改變車主習慣,並非紓緩交通擠塞的好方法。他解釋指,本港房屋政策北移,不少港人上班需要過海,「私車好似多咗,但幾十年人口亦同時增多。」他又指,車主駕車過海有其目的,要實行擠塞收費,除非僱主實行彈性返工時間,否則難以行得通,「(價格)太少起不到作用,太貴就徵罰車主。」

他建議,三隧均一收費可有效減少車主繞道,亦有助減塞車情況,與此同時可助紅隧分流。他又指,港府亦應大力改善泊車轉乘措施。

運輸署副署長邱國鼎則指,當局曾於去年第四季曾進行調查,繁忙時段的紅隧車容量逾150%、東隧及西隧則分別是146%及98%,其中西隧更因疫情關係,尚未納入深圳灣及港珠澳大橋等使用情況,經研究後,相信於繁忙時段遏抑交通情況是影響最少、但最有效方案。

運輸署:繁忙時段私家車佔路面60% 惟僅佔過海運載量18%

他又指,現時擠塞收費首要針對私家車,因現時繁忙時段私家車佔路面60%,惟僅佔過海運載量18%,相比僅佔路面8%的巴士,其過海運載量則達80%,故以「效率優先」原則,控制私家車使用過海隧道為重點,騰出道路予其他車輛。

邱國鼎表示,早上7至10時及下午5時至8時為繁忙時間,其中早上8至9時及下午6至7時為「繁忙時段中的最繁忙」,將就不同時段收費進行細化分析及交通習慣調查,始就擠塞收費具體定價再作定論,另將釐定三隧收費定價方案,期望於年底提交詳情。

他又提到,得悉不少駕駛人士屬剛性需求,即非駕車不可,例如貨運及居於偏遠地區人士,當局正研究泊車轉乘情況,以及提升公共交通網絡,以增加改搭公共交通誘因,他提到,以東鐵線過海段通車為例,由沙田及大埔等前往會展,交通時間大大縮減,未必需要駕車。他又指,當局將設檢討機制,初步打算每隔一至兩年進行檢討,「唔會等十年、八年。」

運房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的最新文件,披露三隧分流新方案的三大原則,包括引入「擠塞徵費」理念,不同時段有不同收費,繁忙時段的收費會較貴;非繁忙時段則較便宜;又會考慮三隧或劃一收費,以免司機為「慳隧道費」繞路;同時預告加過海私家車隧道費。不過文件並無提及隧道費建議水平。當局曾於2018年提出「三隧分流」,透過調整隧道收費,以紓緩擠塞問題,當時建議紅隧收費大幅調升,引來各界批評,最終政府擱置計畫,等待收回西隧專營權再作打算。

(運房局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