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批環保政策空有藍圖 倡開放電網增可再生能源及區域合作
今日(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環境日」,地球之友在政府換屆前夕,回顧本港回歸25年來的環保政策。該環團批評,港府過去25年來,雖推出近百項環保政策,但大部份只是空有「藍圖」,欠實質行動。
地球之友指,港府在《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發電燃料組合建議,可再生能源目標最高僅為15%,遠遠落後其他亞洲地區,促港府利用本港三面環海地理優勢,包括興建離岸風力發電場,並開放電網,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目前本港與內地的輸電合作,僅局限於天然氣和大亞灣核電廠,地球之友亦促請港府,將輸電的區域合作,擴至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盤點港府過去25年來的環境政策,港府雖推出接近100個環境相關議題,但不少只是藍圖,只有25項是能夠實質推動的環保「里程碑」。他說,與氣候和能源相關的措施,港府只是近十多年才開始着力推動,包括在2019年實施的「上網電價」及「可再生能源證書」計劃等。
他批評,本港可再生能源發展仍十分落後。根據《氣候行動藍圖2050》,可再生能源佔發電燃料組合的目標最高僅為15%,遠遠落後於其他亞洲地區,促請政府利用本港三面環海的地理優勢,興建離岸風力發電場等設施,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倡加強區域合作 研發展氫能
他續指,現時粵港兩地在能源供應方面有合作,惟僅局限於天然氣輸入和大亞灣核電廠,內地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認為港府可擴大與內地的跨區域合作,仿傚澳洲透過3,500公里海底電纜太陽能電力輸往新加坡的做法,減少碳排放。另外,新加坡、法國等地亦已推出氫能源計劃,加強使用便於儲存而又潔淨的氫能。他建議港府亦要跟隨國際步伐,進行相關研究。
對於本港可再生能源發展落後,洪藹誠認為,本港只有兩間電力公司,認為只有開放電網、讓新科技和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行業能進入市場,才可促進清潔能源發展,「但其實𠵱家政府同兩電嘅管制協議,其實冇詳細計劃去開放電網,佢哋個管制計劃協議係去到2033年,咁所以其實我哋都forsee(預期)到仲有超過10年,我哋都唔使講開放電網。」
批港府推動電動車政策落後
汽車亦是空氣污染的主要元兇之一,洪藹誠認為港府2015年在多條繁忙路段設立「專營巴士低排放區」做法可取,惟措施推出7年後,仍未擴展至小巴和的士等車輛,而「電子道路收費系統」討論近40載仍是紙上談兵,無法進一步改善路邊空氣污染。
他又批評,本港在推動電動車方面亦非常落後,九巴等私企比政府走得更前,促港府推動電動車發展,甚至要參考新加坡做法,限制車輛發牌,遏止私家車「失控」地增長。
▼三個濕地保育公園選址▼
面對極端天氣的威脅,洪藹誠認為「海棉城市」是應對海平面上升、低窪地區水浸危機的重要方法,內地已有許多相關試點,建議港府與內地交流。他又稱,去年《施政報告》破天荒提出要收回新界北部700公頃土地,包括私人漁塘及濕地,建立三個總面積達2000公頃的濕地保育公園,認為濕地是建立海棉城市的重要一環。
對於政府提出精簡城規程序,更擬向濕地緩衝區和綠化地帶開刀,洪強調在發展同時亦應平衡環保,促請政府先發展棕地等低價值的土地,才研究打濕地的主意。他又稱,若政府的發展計劃威脅到濕地等,地球之友定必會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