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急症室醫生何曉輝親解第五波疫情 在員工大會流下男兒淚原因

撰文:黃煦緻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在3月初到頂峰,一日七萬多宗確診個案,多間公立醫院不勝負荷,伊利沙伯醫院更是重災區,最高峰時逾四百名病人滯留在急症室。當時曾在醫院一個員工大會上流下男兒淚的何曉輝醫生,行醫36年、是伊院急症室顧問醫生。最近獲頒醫管局2022年傑出員工獎,提及當日淚灑當場,他剖白並非因為個人壓力,而是因為看到同事工作辛苦,故一時感觸,又坦言同事從來沒有放棄過,沒有人是逃兵,「大家都係盡做」。

曾見證嘉利大廈火災、沙士襲港,到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患者逼爆醫院,現年60歲的何曉輝已届退休之齡,原本在農曆年前休假的他,本應在4月30日Last day(最後上班日),但由於2月中第五波侵港,伊利沙伯醫院工作繁忙,於是他再度返回醫院幫手,並決定延遲半年退休。

落淚非因工作壓力:見到同事辛苦一時感觸

今年在3月醫院的員工大會上,何曉輝落下男兒淚,片段在網上流出,引起不少迴響。他近日因獲傑出員工獎而接受傳媒訪問時坦言,當日並非因為個人壓力而落淚。他說,當日是因為看到同事辛苦,一時感觸。不過,對於當時醫院服務爆煲,患者在病房要與遺體共存的惡劣環境,他就不欲再多談。

做醫生咁多年都冇乜壓力,做醫生預咗有啲時候冇得放工 ,有時做唔晒就夜啲放工...當日係因為睇到同事辛苦,一時感觸。
何曉輝醫生

第五波疫情殺到,何曉輝認為同事氣餒,並非因體力難支撐工作,而是因病人數量太多,「可能已經做咗10幾個鐘,仲見到病人處理唔到,或者已經處理咗,但仲未上到病房。」因產生無力感,繼而感崩潰。

因為collapse(崩潰),即是放棄,大家沒有放棄過,雖然大家有少少沮喪,但都繼續工作,無做逃兵。
何曉輝醫生

不過,在何曉輝眼中第五波疫情,並未令醫療系統崩潰,醫管局當時容許染疫員工如7日內無病徵,可以返回工作崗位,但他強調,「未見過一個受感染同事,超過7日唔返工。」

▼3月9日 伊利沙伯醫院轉移院內非新冠病人▼

+6

面對疫情、災難威脅預防是重要一環

「見慣大場面」的何曉輝認為,不論是疫情或災難事故,預防都是重要一環,「最好件事唔好發生」,正如當年嘉利大廈大火死傷慘重,若大廈防火問題得到處理,就不用有這麽多人喪命。又正如第五波長者若有針,可減低死亡率,惟很多時「現實不會跟計劃進行,事情一發生大家都係盡做。」

吸取第五波教訓,何曉輝相信第六波會處理得更好。因第五波已有亞博治療設施、其他社區隔離設施,加上接種率大升,相信有第五波經驗,無論在設施、人員、心態,第六波均有信心可好好處理。

何曉輝1986年醫科畢業後,即加入伊利沙伯醫院工作,在機緣巧合下加入急症室發展創傷服務。回憶起剛畢業時,做實習醫生僅3個月,當時發生了一宗交通意外,一名Van仔司機失事撞向圍欄,被鐵通插穿肚。

「凌晨3、4點畀人call去睇症,個傷者打橫送嚟,一開始仲以為有條屍瞓咗喺度。」何曉輝形容當時手足無措,幸而最終都可以救回傷者。自此之後,他開始覺得創傷服務值得做下去,因此在1994年轉到急症室工作。

要保持熱心幫助病人的心態

何曉輝認為做醫生態度最重要,因為行醫不僅要具備知識及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態度,無論對自己、病人或同事。尤其是對病人,身為醫生應為病人著想,「真係要適時畀意見病人同家屬」 ,提供最好的選擇方案,而非「將個波抛比佢哋」 ,保持有熱心幫助病人的態度,「病人係能夠感受到」。

雖然已屆退休之齡,但他直言,因為太太尚未退休,之後可能會休息一兩個月,再返伊院繼續做臨床工作,惟不會再從事管理方面的工作。

▼3月4日 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