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促有病徵5日內求診服抗病毒藥 300患者接受1400次中醫診療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本港確診數字稍回落,醫管局表示隨著疫情高峰過後,醫院病床壓力下降,確診患者對指定診所服務需求也逐漸減少,但指出不少市民認為病徵輕微而毌須求診,行政總裁高拔陞形容「完全不正確,如果確診在病徵開始五日內,適當情況下要考慮接受治療」,尤其是60歲以上長者,或有明顯長期病患、免疫力差等人士,呼籲「唔好等到病徵比較嚴重先去睇醫生。」

▼4月1日 9個國家禁飛令撤銷首日機場情況▼

+11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隨著確診人數下降,醫院壓力明顯下降,現有約9,000名曾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住院接受治療,分析發現不少人病毒檢測已轉陰性,但有慢性病患者仍要接受治療,而仍然陽性患者佔約5,000人,故病床使用彈性回升。隨著內地援港醫療隊加入,亞博館可治療人數已由約200人增至400人,令藥物治療、護理、臨床照顧等質素均大幅提升。

在「三減」治療方針方面,高拔陞指重症患者明顯減少,在三月初至中的高峰期,醫院有約250名患者需使用呼吸機,但目前已減少至約150人;高峰期每日約200至300名患者離世,至今回落至約100人,但指死亡個案仍處高水平。他又指,在過去較困難時期,有患者即使去到急症室,卻無法接受治療,但目前患者經醫生評估後,有需要時已能安排治療。

+3

指定診所未用盡

在門診方面,高拔陞指目前有23間指定診所,服務量已應付到需求,以昨日為例,有約1,600人使用服務,但每日可派發超過4,000張籌,即使用量只佔45%;在高危及長者群組方面,雖然每日預留2,000張關愛籌,但過去數天只有約400人使用。他說,有部分長者或不懂電話或網上預約,故他們直接到訪診所,職員也會安排治療及提供抗病毒藥。

目前電話熱線服務已增至180條線,但他指高峰期每日有超過3,000個來電,但至今減少至約800個。由於查詢人數減少,職員也會主動致電核酸檢測陽性、屬高危群組的確診者,主要是70歲或以上長者,了解情況及提供治療建議,目前每日打出約1,200個電話。至於「 護訊鈴」 服務,每日也打出約1,000至2,000個電話,希望為患者提供支援。

促及早求診服抗病毒藥

在藥物治療方面,港府目前提供兩種口服藥,截至昨日共使用逾2.3萬個療程,較多用於指定診所,而院舍、急症室、隔離設施、私家診所及醫院等亦會安排派發。他表示,有市民認為病情輕微而毌須服藥,他強調「這是完全不正確,如果確診了,在病徵開始五日內,適當情況下要考慮接受治療。」

根據臨床指引,如超過60歲,無論有否打針,均建議接受新冠抗病毒藥物治療,即使少於60歲,如未打齊針而有明顯長期病患、免疫力差,均建議接受治療,故呼籲「唔好等到病徵比較嚴重先去睇醫生。」

在中西醫治療方面,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內地專家組透過考察及與本港中醫業界交流,不同角度了解本港防疫抗疫工作,透過公私營合作提升防控能力,例如醫管局已推出特別診療服務、提供中醫藥治療、與內地團隊為新冠患者提供中西醫評估診療等,至今已為300名患者提供約1,400次診療,醫管局的中醫熱線亦處理6,400個查詢,而中央支援的三款中成藥,亦已分發930萬盒,強調要「用好中醫藥,打好抗疫戰」。

中央政府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組長仝小林指出,現時本港利用中醫藥作預防方面,應用範圍仍不夠大,下一步重點應做到「三易」,即易懂、易行、易得。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留意到仝小林指中醫發展及應用仍有法律制肘,例如不能使用醫療檢測器具,故有需要拆墻鬆綁令中醫發展有更多契機。她呼籲西醫持更開放態度,接受中醫在香港醫療系統佔有一定地位,支持雙規發展。

啟德暫托中心800張病床試行深度中醫治療:

+5

日前啓用的啟德暫託中心專門收治輕症新冠院舍長者,亦是中西醫共同會診的試點之一,有份營運的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兼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今日接受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稱,中西醫比例是二比一,可照顧最多800名病人。由於暫託中心剛啟用,暫時只收治數十名病人,目前中西醫合作十分順暢,中醫師會根據病人體質及發病情況,決定處方相關的中草藥,而非坊間的中成藥,他有信心中西醫結合可成救治新冠病人的方向性規劃。

他又提到,世衞專家近期曾開會討論有關中藥治療新冠的研究,認為能避免輕症變為重症,故中心及浸大正籌備多方面研究,包括對照中西藥治療及單純西藥治療成效、防感藥方對員工防感染作用,以及如何以樂齡科技監測病者病況等。

他表明若中醫具實證成效,相信港府會推展至其他應用層面,由於本港具足夠中醫人才,不擔心人手問題,但由於兩地中藥註冊制度不同,輸入中藥有困難:「中藥呢方面政府真係要出啲力,最近有啲個案都睇到,我哋輸入呢啲中藥都有啲困難,我們輸入有好多限制」,認為需要磨合兩地註冊制度。

▼ 港珠澳人工島隔離設施房間及清潔情況 ▼

+15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