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遙距醫療拆牆鬆绑 遠端診症、病情監察及藥物送遞助隔離病人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遠程醫療服務在世界各地近十年間均有長足發展,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由於醫療人員較為缺乏,市民如要獲得專科診治及意見,遠程醫療服務是不二之選。根據上年度一份來自立法會對於遠程醫療的分析報告,各地遠程醫療服務的涵蓋範圍大致包括三方面:
-遙距醫療及診症 : 醫療專業人員為病人遙距診症
-遠程監察 : 如醫護人員遙距監察病人的臨床數據,並提出意見和介入治療
-遙距支援 :醫護人員透過網上服務提供建議或資訊,支援病人及照顧者等
撰文:大灣區醫療協進會創會會長龐朝輝醫生

雖然遙距醫療能突破地域界限,但在需要人性照顧每一位患者,及透過臨床檢查找出病人的診斷,並提供個人化有效治療的醫療產業來說,遙距醫療確实有其不足之處。使用遠距醫療裝置減少了病患與醫療專業人員的實體互動,亦會增加醫療服務錯誤的風險;病患資料的儲存與傳遞也會增加醫療資訊外洩的風險。

遠距醫療的另一缺點就是無法立即進行治療,就算病人需要藥物,在藥物運送之間亦存在不確定性。對於醫護人員而言,遙距診症無法倚靠臨床的檢查以證實病情,所得出的診斷結論往往未必能和實體診症相比,對醫護責任承擔上往往較為不利。

本港遙距醫療發展較外國落後

香港在遠程醫療服務發展亦較外國較落後,現時政府尚未就使用新科技提供醫療服務訂立規管框架,以及醫療服務機構沒有以開放態度採用創新醫療方法照顧病人。監管醫生操守及權責的醫務委員會亦沒有採取較前瞻性的政策,種種因素導致發展裹足不前。

社會上一直有呼聲要求政府及相關衞生當局,帶頭規劃和支援本港發展遠程醫療服務的工作,新冠肺炎爆發絕對令遠端醫療服務發展變得迫在眉睫,大部份患者由於需要家居隔離,而家庭成員大多數列為密切接觸者,同樣需要隔離,家庭成員小至日用品大至醫療服務,均需要足不出戶完成。

遠端診症及藥物送遞助確診者足不出戶抗疫

遠端醫療對這群人士有莫大幫助,配上適當藥物送遞服務,市民皆可足不出戶接受醫療診症、病情監察及藥物送遞,除了減少醫護人員親身診症而減少感染機會外,亦可為社會分流一些輕症病人在家居檢疫,減少醫院內醫護人員的負擔。

香港醫務委員會在2019年12月發出「遙距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Ethical Guidelines on Practice of Telemedicine),為有意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醫生提供指引。該指引亦提醒醫生,他們須就決定是否適宜以遠程醫療診治病人,負起全部責任。基於這個原因,不少私家醫生對是否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取態審慎。加上遠程醫療服務未必完全適合所有專科醫療診症,各專科學院有需要為不同專科建議遠端醫療在各方面的可行性,才能做到真正「開綠燈」。

醫委會已就《遠程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澄清,醫生先與病人面對面診症後,再進行遠程醫療,僅屬建議,非硬性規定條件。在抗疫階段下,不會抵觸。(資料圖片 / 歐嘉樂攝)

拆牆鬆绑為遙距醫療「開綠燈」

至於新冠病人,由於醫管局應接不暇所有病人,不同社區團體與及私人機構已率先為新冠病人進行視像診症,政府在最近亦發信醫委會,闡明醫管局及私營醫療界別有實際需要為新冠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服務,並得到醫委會澄清,醫生在指引中建議先與病人面對面診症後再進行遠程醫療僅屬建議,非硬性規定。

如醫生認為在進行遠端醫療中病人身份獲得確認,那遠端醫療應和實際面對面醫療診症視為一致。除着社會需求及認受性大為提高,及監管當局盡量拆牆鬆绑,現時各類有私隱保密度高的遙距醫療軟件應運而生,有助推動各科醫生利用遙距醫療協助診症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