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頭襲大嶼】魚糞作肥 濾水種菜 先驅:魚菜共生為資源循環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大嶼山塘福有養殖場霸官地而建,打著魚菜共生的旗號做生意。
不過,對於魚菜共生,粉嶺川上農莊創辦人的杜日文如是說:「魚菜共生是資源循環,魚的排泄物處理後變成農用肥料,但並沒有硬性規定要做水耕。」
(系列之一)

魚菜共生成為農業新趨勢。(鄧麗婷攝)

【泥頭襲大嶼】倒泥剷樹霸官地 塘福綠化帶變沙地魚菜養殖場

在粉嶺鶴藪,川上農莊依山而建,三面環水,佔地50,000平方呎。走入農莊一看,農田井然有序,田中央可見蓄水而成的生態魚塘,亦有「魚菜共生區」。

開發「蟲魚菜共生」

川上農莊本是只是種菜,但在香港種有機菜必須使用有機肥料,杜日文想到本地生產有機肥料,所以蓄魚塘養魚,善用魚的排泄物做有機肥料。然後他又想,那麼魚食吃什麼才對呢?在香港,獲認證的有機魚糧只有一隻,想可持續發展,他研究後開發了養黑水虻,用作魚糧,因黑水虻可消化廚餘,以上成就了農莊內的「蟲魚菜共生」系統。

+3
杜日文指,如何善用魚塘的污染物是農夫想做的事。(鄧麗婷攝)

魚的排泄物變種菜肥料

杜日文形容,魚菜共生系統只是養魚的一種過濾系統設計,因為魚塘隱藏三樣污染物,包括微生物、魚的排泄物及剩餘的魚糧,故需要一個好的系統去淨化水,再將魚的排泄物變成種菜的肥料。他說:「點樣善用污染物就係農夫想做嘅事,例如養雞善用雞屎去堆肥,用得好有正收入,用得唔好,要諗辦法去扔,反而有負收入。」

雖然杜堅持可持續發展,但也坦言:「魚菜共生嘅主魚是係魚,因為賣魚嘅收入穩定過賣菜,養魚的投資遠大過種菜……只係養好啲魚去賣,嗰盤生意已經好舒服」。他指,如可在過濾系統內產生額外的收入,包括種菜、舉辦工作坊和課程,以及銷售過濾系統,就固然開心。

魚菜共生沒有硬性規定要做水耕。(鄧麗婷攝)
川上農莊農殖羅非魚(上圖)及寶石魚。(鄧麗婷攝)

堅持沿用梯田 惟平整土地易打理

在川上農莊,「魚菜共生區」沿用梯田的原有地貌,未有平整土地,但杜日文指魚缸佔用農地,若想方便打理,有些人會平整土地去做魚菜共生系統,「喉管可能舖得好靚,唔需要分成一級級」。他續稱,梯田的土地使用率好低,斜坡、渠位用不到,使用率只達七至八成,填平土地就可使用整塊農田,省卻剪草、維修山坡的成本。

談到魚菜共生的市場,杜稱前題是有地、有投資,以及最關鍵的銷售能力。他表示,香港當然有需求,但要去開發市場相當困難,「內地有好廉價的勞工、低成本,是香港農業最大的競爭……街市15、20蚊斤魚,最困難是在這種競爭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