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疫情下多項污染物濃度反彈 臭氧濃度屬10年內第二高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本港不時被煙霞籠罩,空氣質素時好時壞。環保署今日(28日)公布2021年本港空氣質素,指整體空氣質素有明顯改善趨勢。環保署形容,去年空氣質素為「過去10年入面最好」。不過去年多項污染物濃度較2020年明顯反彈,亦超過世衞最終指標。當中二氧化氮(NO2)含量,更超世衞標準2.6倍。
另外,路邊監測站空氣污染超標情況嚴重,旺角超標更近一倍。而污染物臭氧濃度亦比2020年上升,一般監測站臭氧濃度為10年內第二高,只僅次於2019年水平。環保署解釋,臭氧濃度長期仍有上升趨勢,主要因區域性的光化學煙霧問題,「呢個係必然會發生,大家唔使大驚小怪」,並料於2030年才會下降。

▼去年7.23 多區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爆錶▼

環保署今日公布,去年空氣污染物二氧化氮(NO2)及臭氧(O3)濃度比2020年增加,雖然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於一般監測站錄得的濃度與2020年相同,但路邊監測站則上升。

二氧化氮方面,一般監測站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6微克,比2020年上升近10%,數據雖符合本港指標的每立方米40微克水平;不過則較世衞所訂的最終指標超出2.6倍。至於路邊監測站的二氧化氮濃度更超出本港指標,達每立方米70微克。

梁啟明︰二氧化氮超標主因是路面汽車排放

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政策)梁啟明指,路邊監測站的二氧化氮濃度超標,反映來源主要是本地排放,認為主因是路面汽車排放。另外,船隻亦是主要排放源,故在荃灣等地區二氧化氮亦超標。被問到去年仍有疫情,為何二氧化氮亦超標?他回應稱,二氧化氮主要是因汽車問題,故未來2至3年會試驗各種電動重型車輛,包括雙層巴士等。

他又強調,2020上半年本港疫情影響大於2021年全年,而2021年相較於2019年,空氣質素仍然有改善,「改善趨勢係無變到,年同年之間嘅短期變化係必定會出現,科學上睇短期因素係無意思」。

塔門臭氧濃度全香港最高

臭氧方面,去年一般監測站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55微克,比2020年升近6%,亦是10年內第二高;而路邊監測站年均臭氧濃度則為每立方米31微克。梁啟明解釋,臭氧是由空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由於本港車輛排放持續下降,減少了一氧化氮與臭氧反應,因而令臭氧的消耗亦下跌,而令臭氧濃度呈上升趨勢。

梁又指,塔門臭氧濃度是全香港最高,反映臭氧是區域性問題。他預料,臭氧長期仍有上升趨勢,主要是因區域性的光化學煙霧問題未解決,「假如有朝一日路邊全部轉晒電動車零排放,路邊(臭氧濃度)會不斷上升到塔門咁,呢個係必然會發生,所以大家唔使大驚小怪」。他強調,臭氧無重大健康風險,應是衡量短期指標。

被問到本港空氣質素指標與世衞最終指標仍有距離,梁啟明強調,現時標準已達到世衞的中期目標,但因仍有汽車排放,並多次稱「全世界無一個城市達到最終目標」。至於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環境保護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空氣科學)劉萬鵬指,要視乎多個藍圖實施情況,以及區域空氣質素。他直言,對本港空氣質素改善十分樂觀,「以世衞終極目標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