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香港人道年獎|仁醫由前線走到備災 務求拯救更多生命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天災面前,人的生命變得很脆弱,「香港人道年獎2021」得獎者洪磯正醫生見盡地震、颱風等天災造成的生靈塗炭:「作為醫生,我在前線盡力拯救每一個傷病者,但我最希望的是沒有人會在災難中失去生命或受傷。」急症科專科醫生洪磯正由讀書時期開始參與人道服務,十多年來多次遠赴災區參與緊急救援工作,他目前致力投入備災研究及教學工作,將人道救援的目光放遠:「我們應該防患於未然,在災難來臨前及早作好準備,將災難所帶來的影響減到最低。」

急症科專科醫生洪磯正在2008年加入香港紅十字會成為境外志願人道工作義工,先後遠赴四川及菲律賓等地,參與汶川大地震及海燕風災的緊急救援工作,亦曾在非洲坦桑尼亞逗留一年,參與當地的醫療發展項目及協助培訓醫護人員,他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副所長,對於今次獲頒「香港人道年獎」,洪醫生認為獎項不只是屬於他個人的榮耀︰「沒有家人、工作伙伴及不同機構的配合,很難成事。賑災工作非常講求團隊合作精神,去到災區,我們有不同的分工,同時亦要互相支援,在有限的資源下共同為傷病者提供最妥善的照顧。」

洪磯正醫生多次踏足災區及發展中地區參與前線的賑災及備災工作。

洪醫生坦承當初曾對人道救援工作有誤解,以為只有經驗豐富的醫生才可參與境外救援工作。在修讀公共衞生課程期間,洪醫生遇到香港紅十字會負責境外救援工作的同事,了解到相關機構會為前線義工提供一系列的專業培訓,在執行任務前亦會有詳盡的簡介會,讓醫護人員了解到災區的最新情況,再加上專業的裝備及團隊,讓前線人員在安全的情況下執行任務。洪醫生在受訓期間被派往災區︰「當時的我就好像一張白紙,剛在急症室開始接受培訓,同時參與香港紅十字會的訓練,在汶川發生大地震後,臨危受命被派到當地的一條小村莊,這是我首次踏足災區參與救援工作。」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大地震,洪磯正醫生與香港紅十字會醫療隊趕赴災區參與救援工作。

洪醫生回想當日抵達汶川後發現很多受災人士因災後壓力,導致慢性病的病情惡化,例如高血壓及心臟病等,但當時藥物供應不足,需要作出調配及安排。他曾在當地遇過一位患有心臟衰竭的婆婆,她拒絕到其他大城市接受緊急手術,只希望在最熟悉的地方渡過剩餘的日子。透過境外賑災工作,洪醫生初次接觸到人道精神︰「人道精神是醫學專科訓練上學不到的概念,人道救援工作沒有教科書或既定的公式去參考,我們要做到的是因地制宜去幫助受災群體,當中需要考慮資源、病人意願、當地文化及配套等。每個病人都有不同的需要,用心了解每個人的需要,這就是人道精神。」

前線的救災工作令洪醫生體驗到天災的無情,他希望可以在災難發生前拯救更多的生命︰「在急症室內,我們見過很多可以避免的意外造成致命的傷亡。救人是醫生的天職,但我希望可以在他們受傷前開始介入。面對天災,我們可以做到更多。」

洪醫生目前專注備災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致力提升公眾的備災意識,重視傳承的他亦積極參與教育及培訓工作,希望為人道工作注入新力量:「未來是由年輕一代帶領,我們不時與主修公共衞生的學生合作,進行各類型培訓,希望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群體,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每個人都可以為身邊的人多行一步,只要每個人都出一分力,就會有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

洪磯正醫生帶領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參加由「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舉辦的考察團。

由香港紅十字會及香港電台合辦的「香港人道年獎」旨在表揚在社會上以實際行動體現人道精神的人士,推動更多市民認識人道精神,並感染更多人加入人道服務行列。今年度共有六人獲頒「香港人道年獎」、兩人獲頒「香港人道新力量」。香港紅十字會副主席曾韻雯女士於典禮上讚揚各得獎人無私付出,為人道工作出一分力:「感謝八位得獎人抱著在乎身邊每個人的精神,在城市中的不同角落、為被遺忘的一群伸出援手,讓身處黑暗中的人帶來希望。」她又期望得獎人的故事能感染更多人參與人道工作,只要每人都願意多行一步,人道工作就會不斷向前發展。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