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指引培育「勤勞」價值觀應對躺平主義 校長:連家長都消極
教育局長楊潤雄周一(11月28日)撰文批評時下「躺平主義」,鼓吹消極人生心態易令人萎靡不振,長遠會窒礙社會進步。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昨日(11月30日)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以加強推展價值觀教育,新增「勤勞」為第十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及態度。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陳碧華解釋,體力勞動有助身體釋放安多酚,相信「勤勞可帶畀人有愉悅」,期望教懂學生從小珍惜光陰,「少壯努力,長大收成,而勤力係基礎。」有小學校長說,「躺平主義」也在家長中孳生,憂小朋友長期欠動力易釀抑鬱,希望「勤勞」價值觀可助年輕人應對人生挑戰。
福建附小校長:長期「躺平」易釀抑鬱
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說,是次框架出爐後,90年代的性教育指引及2008年德育公民教育課程指引,將不再是官方指導文件。考慮到校情不一,局方只提供大方向及例子供學校借鑑,不會要求學校跟隨特定方式,亦毋須就價值觀教育向局方提交報告。
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委員之一、福建中學附屬學校(福建附小)校長徐區懿華認為「躺平主義」是源於人類面對問題時感拘手無策及氣餒,希望「以不變應萬變」,而她留意到不論是學生或家長亦會有「躺平」心態。她憂心小朋友長期欠動力易釀抑鬱,「成日聽到家長講,我想佢開心就得架啦,唔使將來養育我,或者會留晒錢畀佢。但對小朋友係咪快樂、心靈豐盛嘅人生?作為小學校長,係會憂心。」
她指「疫情下香港無出現百業蕭條全靠香港人努力」,相信「勤勞」價值觀可助年輕人應對人生挑戰,若想放鬆者,則宜考慮慢活。
黃楚標校長:「躺平」易令學生不願上進
另一委員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亦認為,「躺平」雖不是錯誤,但易令學生不願上進,若滲入校園後果會很嚴重。他表示,校內沒有「躺平」的學生,深信「立志先會向上」,建議學界做好生涯規劃教育,協助小學生建構價值觀及人生觀。
人生低欲望、低要求,若滲入校園係好嚴重嘅後果。
教育局陳碧華:勞動有助釋放安多酚帶來愉悅
教育局公布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新增「勤勞」為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及態度之一。本學年起錄得多宗學童自殺案,被問到為何新增「勤勞」,而非鼓勵學生放鬆?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陳碧華指出,體力勞動有助身體釋放安多酚,相信「勤勞可帶畀人有愉悅」,期望教懂學生從小珍惜光陰,「少壯努力,長大收成,而勤力係基礎。」
副秘書長康陳翠華直言,中產學生增加,不少學生連書包都毋須自己背,希望學生學習體諒及尊重勞動階層,明白抱有正向精神可以保持自己繼續前進。
勤勞負面角度睇可以係壓力,但正面價值觀,中國人一直講勤奮向上,未必勤奮完就一定上流,但有正向精神可以保持自己繼續(前進)!
教育局在學年中期推出試行版,康陳翠華說,學校一直有提倡價值教育,文件只是說清大方向,希望凝聚業界共識,鼓勵校方更多元化地推行價值觀教育,因校情各異,教育局會舉例供學校借鑑、學習,但不會要求學校跟隨特定方式,亦不要求校方就價值觀教育提交文件或報告。
康陳翠華形容,每人學習自理速度不一,價值觀是內化及自我完善過程,亦受社會氛圍影響,難定客觀標準定義學生做得好與不好,「最終守唔守法,係佢認唔認同」。故教育局自評工具並非為學校或學生計分,而是「幫學校認識學生」,學校在知悉學生對學習、職業及國民身份認同等看法後,可審視及改善原有教法;她亦希望家長及教師以身作則,以正向氛圍感染學生。
新課程指引取代原性教育指引、德育公民教育指引
香港學校性教育一直被批不合時宜,課程指引更沿用20多年;對比起2008年《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指引》,是次文件刪去「尊重人權」、「批判思維」認識祖國等字眼。
康陳翠華說,是次出版新文件後,「1997、98年性教育、德育公民,亦唔再係官方文件」,而2008年版本雖不會下架,但不再是指導文件,校方可視乎需要決定是否參考舊文件,「啱使無拘,用得到繼續用......啱睇又可以借鏡嘅嘢,永遠都係學校嘅選擇。」
教育局亦回覆稱,文件蘊含人權教育相關內容,如要求初小生「學會尊重他人權利」,重申沒刪去人權教育學習元素,;而課程發展議會的課程文件已將「批判思維」改為慎思明辨,以避免「批判」被誤解為批評。
通關後重推內地交流
至於推行方法,陳碧華說,文件主要供學校參考,視乎校情增潤價值觀教育,學校需進行進展性評估,了解學生如何看待學習、有否想貢獻學校等,惟已建議學校不要將價值觀量化或計分,避免出現標籤效應。
委員之一、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校長黃婉貞說,價值觀教育非新事物,該校將德育教育放首位,比學業更重要;上水官立中學校長李隆熙亦表示,價值觀教育是潛移默化工作,相信本地運動員憑勤勞成功的實例,可正面影響學生。
展望未來,陳碧華說,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將繼續收集意見,並視乎學校需要推出教育資源,通關後亦會舉辦內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