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大學舉行樂齡科技國際會議 匯聚專才交流 建協同效應推動發展
人口老化愈來愈嚴重,這不但加劇社會醫療負擔和福利開支,家庭照顧者的重擔亦隨之增加,促進樂齡科技普及應用實在刻不容緩。香港都會大學(都大)留意到本地發展樂齡科技的迫切性,繼去年成功舉辦全港首個「樂齡科技國際會議」,反應熱烈並受各界讚賞後,今年繼續與香港護士協會合辦,獲創新科技署和伍絜宜慈善基金撥款資助,以及和富社會企業全力支持,以「疫情下應用樂齡科技:經驗和啟示」為會議主題,繼續邀請各地專才分享發展樂齡科技的經驗與成果。
攝影:鄭子峰
會議於11月下旬圓滿舉行,主要探討研發創新樂齡科技、運用科技提供長者護理以及政策推動應用樂齡科技三大範疇,並特別就疫情帶來的長者健康及照顧隱憂作出回應。大會邀請了世界各地,如新加坡、台灣、加拿大等地的知名學者和本地專家,舉辦了十二場主題演講、傑出教授講座和工作坊,提出新科技支援方案同時,亦讓大眾了解科技如何於疫情下支援長者,以及喚起社會對長者健康及照顧者群體的關注。
人口老化問題迫切 樂齡科技產品便利生活 提升大眾認知促進發展
因身體機能退化及各種長期病史,不少長者受行動不便、吞嚥能力減弱等困擾,甚至患上認知障礙症,導致自理能力變差,需要被照顧。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王安娜(Anna)指,若家庭、院舍引入樂齡科技產品,可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及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現時樂齡科技產品種類廣泛,如有輔助扶抱的吊機、智能枴杖、自動洗澡系統、會發出警示聲響的防跌感應墊,以及連結病人及照顧者有關藥物提示的應用程式等。Anna表示除了科技產品,近年流行用作製作長者軟餐的食物塑形粉亦是樂齡科技的一種,能夠解決長者只能吃流質糊餐的問題,提升他們的進食及生活質素,十分生活化。講師關靜文(Queenie)亦指,日本及台灣均投放大量資源和人力研發樂齡科技,惟樂齡科技的應用在香港未及廣泛,加上產品價格相對昂貴,導致產品難以「入屋」。部分院舍為減輕員工的工作負擔引入樂齡產品,惟應用層面未能普及。Queenie表示隨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樂齡科技的需求將更為迫切,「香港人平均壽命已達80多歲,我們應加快準備。去年政府曾撥款資助院舍,但院舍未能購入足夠配套設施。基層也同樣,難以負擔購買樂齡科技產品的金錢。」
疫情加劇健康隱憂 促成樂齡科技研發機遇 新產品推出解困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許多長者被迫留家,減少外出活動以致加劇退化速度,更需要在家自主訓練。住在院舍的長者又無法與家人見面,這些難題更顯科技輔助的重要性。高級講師鍾玉倩博士(Jessie)及高級講師羅倩萍(Susan)表示,縱使疫情增添各種生活障礙,卻同時成為激發科技發展的一大推動力,如有視像工具協助溝通,新電子遊戲讓長者運動等等。香港都會大學兩年前所研發的「護您依時」流動應用程式,具提醒長者服藥及覆診,及隨時查閱藥物資料的功能,「因為疫情,許多長者需要接觸科技產品,逐漸提升了他們對新產品的接受能力。而許多樂齡科技產品的設計及應用介面十分簡單,實試後他們發現不難使用,只要有詳細解釋、清楚指示,原來自己都做得到。」
要認識及學習使用科技產品,最重要的還是嘗試。高級講師鄭薾莎(Alison)建議大眾可從生活應用的小儀器入手,先建立對樂齡科技的理解,當愈來愈多人使用產品,即能有效推動樂齡科技普及化。她建議政府可增撥資源,擴大樂齡科技產品的應用層面,同時多做公眾教育。剛剛圓滿舉行的2021樂齡科技國際會議正正就是一個平台,匯聚了本地和海外研究人員、醫護人員和服務供應商,促進交流和合作。會議既能讓使用者了解和嘗試使用新樂齡科技產品,研發者亦能藉著是次機會更了解用家需求,改善產品。而針對上述的資金問題,其實坊間亦有機構提供樂齡科技租借服務,減輕照顧者及用家的經濟負擔,同時能享用先進及便利的樂齡科技產品。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