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彪指年金應設利息保證增誘因 學者倡政府可考慮注資強積金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出,當下屆政府取消強積金對沖後,需研究加強公共年金與強積金配合,包括將強積金自動甚至強制轉為年金。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今日(29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指,若強制轉為年金或令懂得理財的人失去選擇權,建議政府可於市民退休前向低收入的市民注資強積金,利用強積金的投資增長,減少政府未來的社會福利開支。積金局非執董、扶貧委員會委員鄧家彪則指,相信基層市民的反彈大,認為可提早於60歲前要求打工仔決定是否轉為年金,建議設利息保證增加誘因。
不能單靠強積金提供退休保障
麥萃才指出,市民的強積金一般於退休後分為兩種用法,部份不懂理財的人會拿去玩,於用盡後可能需要申領社會資源;而另一批人則會選擇投資或用於發展個人興趣,若強制將強積金轉為年金,則會令他們失去選擇。
他指,強積金供款額低,加上按收入多少界定供款金額,低收入市民一般難靠強積金支持退休生活,因此不能夠單靠強積金提供退休保障。他建議政府可於市民退休前向低收入的市民注資強積金,利用強積金的投資增長,減少政府未來的開支。他亦認為政府可就年金計劃提供更多誘因,包括針對高收入的市民,向他們提供更多稅務優惠。
鄧家彪:提供保證利息率增誘因
積金局非執董、扶貧委員會委員鄧家彪指,現時年金計劃發展不成熟及透明度低,社會對年金的接受程度低。當中尤其以基層市民的反彈大,因他們可能積蓄不多,本來預期於退休後拿取強積金,一旦強制轉為年金,將會把原有的數十萬元變為每月約得1000元,認為他們未必捨得。
他指出,現時年金計劃無利息保證,加上靠私營銀行推銷,而他們本身有自己推出的年金計劃或其他儲蓄計劃等產品,認為屬架構上缺陷﹒他指年金計劃原意好,認為政府要提供更多誘因,包括提早於60歲前要求打工仔決定是否轉為年金,令他們年金的金額更高;同時要有保證的利息率,如跑贏通帳或固定利息率。他認為年金計劃較適合本身有一定儲蓄的打工仔,不過要解決貧富懸殊問題,需要靠社會分配性質的退休保障計劃。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則指,不認同強制將強積金轉年金,認為政府要信任市民個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