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科技園倡建數碼生態圈 「軟硬兼施」推動香港工業再起飛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香港科技園於9月3日舉行第5場「On the Horizon」網絡研討會,以「數碼基建:香港發展新動力」為主題,邀請一眾投資者、科技初創公司和行業專家,共同探討香港數碼產業發展的前景,並分析業界在硬件配套和軟實力資源上的發展狀況。研討會同時提及傳統產業數碼化的重要性,提倡活用科技及數據,在完善數碼基建及匯聚各地專才的情況下,讓香港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數碼生態圈,以數碼帶動香港再工業化。
攝影:黃舒慧

完善數碼基建提供多元服務 助傳統產業數碼轉型

近年數碼轉型成為大趨勢,除創科公司外,其他傳統產業如食品、金融、物流等,都需要「進化」,例如實體商戶的陸續轉到網上經營,廠房生產線轉為自動化,並運用物聯網科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指,「產業數碼化」是大勢所趨。而公司數碼化後產生大量數據,吸引其他公司將數據化成有用的資源,進行大數據分析,為商業決策作參考資料,市場上出現愈來愈多不同的需求,促成「數碼產業化」。

要支援本地創科發展,鼓勵更多產業投入數碼轉型,達致「再工業化」的願景,完善的數碼基建必不可少。香港數據中心協會主席李松德在研討會上指出,香港數據中心的數量近年快速增長,現時佔地約800萬平方呎,預計2026年更會再有近50%的增長。但數據中心眾多,是否代表產業發展已經成熟?香港科技園公司再工業化高級總監、工程師姚慶良博士解釋,數據中心多寡,不足以衡量本地數碼產業發展水平。反而業界要在土地發展上做好長期規劃,加強基建的多元性,才能持續推動數碼產業發展。「現時的地價反映土地短缺,為產業發展帶來隱憂。科技園於10年前已於將軍澳工業邨撥出3.5公頃土地以發展數碼基建,以基建先行的方式帶動數碼產業發展,但只談硬件建設並不足夠,基建的配套、軟實力資源同樣重要。」

他續指,建設數量以外,數據中心本身所提供的服務和配套設備是否多元,都足以影響傳統產業數碼轉型的發展幅度,因數據中心作為輔助角色,可協助業界商戶處理外來數據分析,提升效率。

姚慶良博士指,現時不少數據中心已涵蓋「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建即服務)、「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務) 以及「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的服務,蓬勃的數碼產業有利香港邁向再工業化。

科技園促進業界交流合作 培育人才吸引外資 建立可持續生態圈

升級硬件配套是數碼產業發展的基石,讓數據能更廣泛地被利用。但要進一步發展產業,則關乎本地市場人才數目、投資者對市場的興趣等。研討會中多位嘉賓均表示,培育本地研發專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科技園不單做到引入數據中心、做好數碼基建的角色,更為致力提升本地數碼產業市場「軟實力」。科技園作為孕育本地創科產業的平台,過去一直就各個創科產業推出一系列措施,如諮詢、人才培訓、支援科研及初創產業的計劃,成為促進業界交流等的重要的平台,提升本地創科界的綜合實力 。

以科技園於將軍澳工業邨建設的數據技術中心(DT Hub)為例。DT Hub匯聚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金融科技、物聯網、數據中心支援等不同性質及規模的企業和人才進駐,促進各界交流和合作,產生協同效應,激發創意。DT Hub 是建構數碼生態圈其中一項重要基建。姚博士續解釋:「科技園著重的,是建構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健全的生態圈有大大小小企業和支援單位互助互補,良性競爭,這樣便能夠匯聚人才,吸引充足投資資金、締造良好的行業前景。而各方人才良性互動,能令個餅愈做愈大。」最理想的是,生態圈能夠自行運作、逐步拓展,並將其經驗套用於工業邨以外的產業。

而作為香港推行「再工業化」的重要基地,科技園希望透過建構數碼生態圈,能支援香港再工業化發展。所謂「再工業化」不是再一次工業化,而是工業再進化。姚博士補充說,新一波的數碼轉型才剛開始,即使是現時發展成熟的技術,也難以保證競爭力能夠持續至未來。因此,不同產業必須推動創新,才能跟上不斷演進的科技發展周期。良好的數碼基建和蓬勃的產業環境,能夠帶動促進增值服務的發展,令到生產線可持續發展,例如協助廠房和生產線變得自動化,建立成熟的物聯網配合生產等。發展數碼產業,不單使數據中心受惠,亦能促進香港再工業化,讓香港經濟再創高峰。

業界專才齊聚一堂,在網絡研討會中分享真知灼見。當中包括(左起)慧科資本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邱達根、香港數據中心協會主席李松德、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研究及技術開發總監鄭進雄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再工業化高級總監姚慶良博士、戴德梁行香港董事總經理蕭亮輝、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以及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黄元山。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