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思想行為難自控 曾被欺凌女生重複行為纏擾 洗手達半小時
翠兒是一名18歲的中五學生,和父母同住。她在內地出生,17歲時和家人來香港定居。在內地入讀寄宿學校期間,翠兒曾被同班同學欺凌、取笑和排擠,令她情緒受到困擾。有一天,她突然覺得自己的手腳很骯髒,便多次清潔雙手和雙腳。
自此之後,她的腦海中開始不時有一些重複的思想出現,這些思想多數是關於一些不幸的事情,例如車禍、意外、天災等。也因為這些思想,她會重複地做一些行為,例如洗手半小時、重複來回走相同的路、重複坐下再站立、重複開門及關門等,以平復這些可怕的想法帶來的不安感。其實,翠兒明白這些行為都是沒有意義的,但那些重複的可怕想法仍然會出現,令她感到焦慮不安,所以難以控制自己不去做這些重複的行為。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副顧問醫生辛婥珩
來港生活的這一年來,她的情緒問題逐漸惡化,感到更加焦慮,常常擔心自己的安危,要不斷重複做一些行為以試圖消除這些憂慮和不安感,對她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和困擾。最終,翠兒經普通科門診轉介到精神科門診,精神科醫生診斷她患上強迫症,須接受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經過治療後,翠兒的症狀有所好轉,並能夠順利完成中學文憑試,繼續升學。
難擺脫強迫思想患者易有精神困擾
社會普遍對強迫症不太理解,甚至以為患有強迫症的人只是喜愛清潔和整齊。其實,強迫症是焦慮症的一種,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強迫思想、強迫行為和伴隨而來的緊張情緒。「強迫思想」會在腦海中不斷重複,而患者亦知道這些思想是多餘及不理性的,但往往不能阻止或擺脫這些思想的出現,令患者感到困擾。
「強迫行為」包括重複檢查、重複洗手、重複按照固定的程序做事、蒐集很多不需要的東西、不斷點算數、重複說出一個單字等。患者希望透過強迫行為來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或「中和」自己的強迫思想,甚至希望以此阻止一些不幸的事情發生,但患者同時明白這些想法都是不合理的。這些強迫思想和行為非常耗時,對患者生活上的各方面都會造成負面影響,亦會令患者感到情緒低落、焦慮、緊張、害怕及內疚。
患者多在25歲前已病發
強迫症的平均病發年齡大約在20歲,有七成患者會在25歲前病發。男女的發病率相若,男性的病發年齡一般比女性早。每50個人之中,便會約有一個會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候患上強迫症。強迫症的成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基因(例如有家人患有強迫症)、心理因素(例如性格執着、極注意細節、有極高的道德標準等)、生理因素(例如腦部血清素失衡),而環境壓力(例如欺凌)亦有機會引致病發。
強迫症的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主要為認知行為治療,臨床心理學家會引導患者逐步面對引起焦慮的情況,同時讓患者學習阻止自己去做強迫行為,直到焦慮情緒慢慢平復,以減少強迫行為對生活的困擾。同時,臨床心理學家會協助患者判斷自己不合理的思想,並慢慢引導患者以另一個角度去看待事情。
調節腦部血清素藥物改善症狀
藥物治療主要為調節腦部血清素的藥物,而治療強迫症的劑量通常比治療抑鬱症的所需劑量為高,康復速度亦比較緩慢,患者可能需要幾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情況才會逐步好轉。藥物治療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在停藥之後亦有機會出現復發的情況。
若你像翠兒一樣正受強迫思想和行為困擾,應及早求醫,接受治療,才能真正擺脫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香港01》「01醫務所」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合作,隔一個星期二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筆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靜放,讓水中物沉澱,然後變得清澈。願你靜心細味每一篇小故事,見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別人的內心,把事與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願此專欄能安撫你情緒的波瀾,享受歲月靜好。更希望你把這份體會和你關心的人分享,好讓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個夥伴。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